分享

再见,福州路~

 钱传明 2019-02-18

前日心血来潮,想起来要去买点宣纸练练字,便去了趟福州路。

大家知道,因为那里所谓文化一条街,以前需要一些书啊、买些文具、纸张啥的,都会直接过去买。

不过对于我来讲,因为家住浦东,而工作性质所涉及额区域范围,已经有好多时候没去那里了。没想到,那天跑了一趟,还深深跑出了一番遗憾来——

福州路已经再也不是印象当中的福州路了!

我是从中山东一路外滩一侧,也就是从东面进入福州路的。一跑到河南路口,站在马路对面看过去,就几乎不认识了——记忆当中,原来的时候,福州路在河南路口,是有一家蛮大的新华书店的,没想到现在已经被一些杂七杂八的旅店、杂货店所代替,整个大楼,七七八八挂了无数的店招,就像贴了交关狗皮膏药,实在是有伤风化得很!——不由想起整天那些社区小区的界面店铺被强制“统一”店招,可这福州路河南路口,距离人气旺盛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又是这么近,这样的面子工程居然就没人来做一做的?

再跑过去,本来是有一家是专门卖各种纸张的店(先前买纸张基本上都是在这家店里买的),如今也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居然是一家来历不明的湘菜馆!

接下去,总归就是要寻觅一下那两家最最有名的书店了,一家叫做古籍书店,还有就是它斜对面的,外文书店。

中间路过杏花楼,这里跟以前好像,一些“打桩码子”(就是“黄牛”)不知道在贩卖一些什么票子,看到有人经过,就职业习惯似的凑上去,不是问人家“票子有吗?”,就是问人家“票子要吗”——好像,基本上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个特殊额补充,黄牛永远是存在着的。

古籍书店呢,倒是还是在的,而且是重新造了大楼了,书店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家书店,想来早就没了原来记忆当中的那种深远跟厚重。走进去,印象当中的那种古典气氛一点也感觉不出了,整个店堂,灯光邹亮,但场面却是冷冷清清,就跟其它剩余不多的一般性的新华书店一样,显得那样可有可无。

或许里面还是有一些有价值的书籍额,但是没有了意向当中的气氛,实在勾不起我的消费欲望来。

当我走出书店,站在门口,隔了马路看过去,斜对面就是外文书店。要说这个外文书店,好像倒是越来越有腔调了,那里面各种商品倒还算是琳琅满目,人气也顿时兴旺起来。可惜自己对于外文一类的书,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也没啥特别的需求,所以兜了一圈,也就空了两只手,出来了。

回到街上,再往前头走,一栋蛮高的大楼,兀额地立了眼前,整个用外挂镜面玻璃组成的外立面上,一只“百联”的LOGO下面,六个大字:“上海文化商厦”——我一看,直接“晕过去”。

的确,我也知道,原来这地方,是有过一家不小的“文化用品商店”的,是零售带批发的那种,以前也经常性进去兜兜看看,买些零星文具啥的;但是你百联是不是自我感觉也忒好了,“文化商厦”,真的要厥过去了——你以为把“文化”俩字儿弄了这么大,就能表明你真有“文化”了吗?

我当时就在想——咳,有句老话,就叫做:越是没文化的,越是拿文化两个字放了老大,以显示出自己的有文化。这大概就叫做缺啥补啥”了吧?

但是真要说这福州路上最大的败笔,我看就非那“上海书城”莫属了!

没错,上海书城,名气响得不得了。但是,不论是从马路上看它粗暴丑陋的外观,还是走进去店堂里极尽铺张的布局跟陈列,你始终会感觉这“书城”,简直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暴发户的腔调;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就是纯粹的流氓“装逼”!

我记得原来距离书城不远的南京东路上(好像是浙江路口吧?),是有一家比较大的新华书店的,起码是有两层楼,其中一楼,主要就是卖小书的,就是连环画,应该是当时全上海卖小书最全的地方了吧(小时候在里面被它“骗”掉的零用钱是不老少了~),后来好像是被哪里一家跨国百货公司买了去,造一个什么洋品牌的百货大楼,一直经营不好,经常转手,好好一家书店就这么被他们联手给糟尽掉了!

~,再后来福州路就造了这栋所谓的“上海书城”!一副霸道相,好像真的就可以代表整个上海读书人的品格了!

老实讲,因为家里孩子攒动着想过来,我也顺便在这里买过几本书的,好像二楼还有一小块可以喝喝咖啡歇歇脚的地方,拿书拿过去,一边喝茶一边可以翻翻看看,觉得需要就下去买单。但是凭良心讲,这里所谓的“咖啡”,真是难喝得很!或许可以说是本人在外面喝到过最难喝的咖啡了吧(没有之一),简直就是冲了头道贰道用下来的刷杯子水滥竽充数的,可能市面上那种两块一条的速溶咖啡也比它好喝多了。

至于这“咖啡”的价格嘛,你懂的。在他们这块宝地上面,他不斩你一刀,心里一定会不安分的。

不过总算,在书店之外,福州路还算有些传统店面留下来的(尽管可能里面的很懂东西都已经变了味儿),像刚刚提到的杏花楼,再有现在跑过来看到的是“老正兴”,还有就是上海滩吃蟹出名的“王宝和”。但是相信原本作为某种民间特色的这类店,现在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够像以前那样轻易、随便地消费得起了。



再走过去,原来这里是有一家上海滩蛮有名气的剧场,叫做“天蟾大舞台”,当时经常演一些传统额京剧,都是蛮高档的。我记得之前在这儿看过一出连台本戏,叫做《七侠五义》,记得《智取威虎山》里面演滦平的孙正阳先生(曾经在生活当中也跟他有一面之缘),演这里面的“翻江鼠”,这是真的精彩!

但现在究竟是在重新装修还是怎样,反正外面看过去就是一塌糊涂。希望不会是想南京东路那家新华书店一样,被人家买过去开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去~

“天蟾大舞台”这类传统的业态,应该说是福州路这条马路的灵魂了。如果没了灵魂,福州路就真的彻底沦陷了!

另外,如今这条福州路,总体上看,正儿八经的书店已经不多了,但是那种形形色色的私人性质的小型书店,倒是不少,一路上走过来,居然有七八家之多。

这些店面狭窄的“书店”(几乎就是书摊性质),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卖打折处理的图书的。有的标着是对折、有额说是三折,反正没超过六折的。

到了后来一家,基本上是不打算给书的作者一点尊严了,直接就是“20块一斤”、“15块一斤”,像卖大白菜一样,论斤卖了!(以前经常在一些小马路上看到这类“书摊式”的书店,如今在“福州路”上看见,还是觉得有点煞风景了~)

其实那些被处理的书,很多内容还真是不错的,看上去,东野圭吾的特别多(可能也是出了忒多了?),接下去就是各种成套额经典,都是精装本得。我还跟一个店员开玩笑说,你们论斤卖,我绝对不会买你们那些经典书的。他一听,马上领会我的意思了——那种经典书,都是精装本,光书的封面就直接把分量给撑起来了!

然而,后来我竟也是做了一桩泯灭人性、有损作家尊严的事情。原来店里有一套书,叫做《南渡北归》的,这套书我一直想买很久了,就是觉得忒贵了,要两百多块;即便我经常买书的“当当”上面,我是特别会员,起码也要一百多块好像。现在这里称分量,九十几块,一套、三本,好书到手!我当然就不想错过了。

但买是买了,心里却纠结了好久。感觉这么做真有点对不起书的作者了。因为像类似于这种书,我一般不可能读过就随手扔了,肯定会把它们都收藏好,“贡”起来。

当我一路走到西藏路口,将要离开身后的福州路,不由在想——什么叫做斯文扫地?只要看看福州路的“堕落”程度,这就叫做的的确确的斯文扫地!——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以论斤的方式买了一套好书的我本人。

所以,不管怎样,我想今后,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而且肯定不是为了买书),我应该这辈子不大会得再来这条福州路了。也所以,现在,在这片随笔的结尾,来跟福州路道上一声:

“再——见~”

(于22: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