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者”的挑战(上)

 不沉俾斯麦 2019-02-18

最近网络上有传言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要升级换装滑膛炮,一石激起千层浪,特立独行的英国佬终于要换滑膛炮了?这就好比忽然听说耍了几十年大刀的关公准备改用丈八蛇矛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去探寻一下。

从“百夫长”到“挑战者1”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坦克的国家,英国在两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引领着世界坦克发展的潮流,一个是坦克之初的一战时期,另一个是二战后到70年代第三代主战坦克服役前。这两个阶段之间的3、40年代,英国的坦克设计思想走了一大段弯路,将坦克分为穿插包抄用的巡洋坦克和突破阵地用的步兵坦克,两者对于火力、机动性、防护性都不能兼顾,面对德国的闪电战难以招架,以至二战后期不得不把自己的17磅炮安装到美制谢尔曼坦克上来打头阵。

备长身管17磅炮(口径76.2毫米)的萤火虫坦克,能够在较远距离上正面摧毁德国的虎式和豹式

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上的法、德、捷克等老牌坦克强国都一蹶不振,本土没被战火烧到的英国则保留了完整的现代坦克工业体系,开始在坦克领域重振雄风。

“百夫长”坦克

二战末期按重型巡洋坦克研制的“百夫长”虽然没来得急上战场,但其均衡的性能、可靠的质量、强大的火力使之成为英国陆军真正的通用坦克,也是西方战后最成功的第一代主战坦克,服役国家最多(21个)、服役年限最久(61年),在战后大放异彩。

尤其是自1959年Mark 7型开始配备的L7 52倍径105毫米线膛炮,开创了高膛压线膛坦克炮的新时代,成为第一型北约制式坦克炮。该炮横跨三代,从第一代的百夫长、M47、M48,到第二代的M60、豹一、S型坦克、74式,直到第三代的M1早期型、梅卡瓦I/II、K1早期型、斯催克装甲车,纵横沙场60年。中国69式、80式、88式主战坦克、05两栖突击车、VT-5外贸坦克上的105毫米线膛炮源自80年代引进奥地利版的L7,可以说都是L7的徒子徒孙。

1979年服役前夕的M1基本型,主炮为L7的美国特许生产型M68 - 20年超长待机

英国共生产了4423辆“百夫长”,其中出口超过2500辆,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其巅峰之战莫过于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第7装甲旅以一百辆经过沙漠战改装的“百夫长”击退了叙利亚五百辆T-55/T-62对戈兰高地的进攻。

1973年10月,在戈兰高地上驶过叙利亚装甲车辆残骸的“百夫长”

顺带说个“百夫长”的轶事。“百夫长”在炮塔内安装了一具VBE No. 1型电热锅(boiling vessel,简称BV),为带内胆的方型电炉,用于加热食物或烧水泡茶。这样车组想喝茶的时候就不必像过去那样爬出车外,支起用旧油桶改造的简陋炊具(绰号“班加西烤炉”)费时费力地煮茶了,既安全又便捷。

起源于利比亚沙漠的“班加西烤炉”,终于鸟枪换炮了

按英国陆军不成文的规矩,“加热器司令”由资历最浅的车组成员(通常是装填手)担任,为其他成员煮水泡茶。“百夫长”也成为英国第一型标配泡茶设备的装甲车辆,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多余之举,对于不喝茶就不能打仗的皇家装甲兵来说,这是装甲车辆里最重要的一个设备,对鼓舞士气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个反例,1944年6月13日著名的波卡基村之战,坦克之王魏特曼指挥212号虎式坦克,单枪匹马击毁11辆英军坦克。令默默无闻的波卡基村一战成名的,除了魏特曼高超的作战技巧外,还有那一杯英式红茶。因为战斗爆发在早晨,魏特曼的虎式杀入波卡基村时,英国22装甲旅的坦克兵正在路边煮早茶呢,很多坦克里空无一人。

上图为当日波卡基村主街上被击毁的一辆谢尔曼炮兵观察坦克(Sherman OP Tank  - Observation Post),为第5皇家骑马炮兵团K连连长丹尼斯·威尔斯少校座车,是当日魏特曼的第5个战果。最终,魏特曼的虎式在前面的旅馆招牌附近停下并被英军命中,魏特曼车组安全撤出返回部队。

其实魏特曼完全不用理睬这俩谢尔曼,因为OP坦克没有安装主炮,人畜无害,只是用一根粗木棍查在炮塔上伪装成主炮吓唬人。魏特曼连开两炮,第一炮打在车前的地面上,炸出一个坑;第二炮命中炮塔的右侧,把木头炮管崩落到地面上。当时车上只有驾驶员查尔斯·瑞伊一人,其他车组乘员正在喝茶!坐在驾驶室里的瑞伊没有受伤,通过谢尔曼车底的安全门逃了出来。

这辆谢尔曼OP坦克的近景,为当日攻入波卡基村的德军所拍摄,地上横着的就是伪装的木头炮管和火炮防盾,炮塔右侧可以看到被命中的弹孔,一名德军正在检查散落在地面上的文件

“酋长”坦克

到50年代末,英国研制成功新一代“酋长”主战坦克,以替代日渐落后的“百夫长”。日不落帝国到此时人力资源已经严重不足,英国坦克设计师把重视放在了提高防护力和火力上,以尽量减少战争中坦克车组的损失,这一点和以色列的坦克发展思路有点相似。

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收藏的一辆“酋长”MK11,摄于2013年

“酋长”重达55吨,比同代的西方坦克要重5-10吨;外形低矮,车体采用大倾角首上装甲,炮塔前部为铸造装甲,后部焊接结构,防护性能远优于同时代薄皮的M60和豹一。它最大的外观特征是在炮塔左侧的装甲盒内安装有一具尺寸庞大的探照灯,并配有电动控制的红外滤光片,红外光照射距离1公里,白光达到1.5公里。后期型则取消了这个大灯,改为热像观察与射击瞄准镜(TOGS)。

右边小图分别是探照灯装甲盒盖关闭、盒盖打开(主动红外照射)和红外滤光片打开(可见光照射)的状态

“酋长”在西方开创性地配备了120毫米坦克炮,其L11 55倍径线膛炮(L7的大口径化改进型)无论是有效射程还是穿深上都比6、70年代各国主战坦克的105毫米主炮有明显优势。该炮采用西方少见的分装弹药和开创先河的全可燃药筒,配用双向稳定的马可尼IFCS全计算机化火控系统,对3千米固定目标和2千米活动目标有相当高的首发命中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火控系统。

L11A5的炮口装有校正装置

在英美德的第三次坦克炮对比试验中,采用新型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L11A5(没错,应用了滑动弹带技术后,线膛炮也能发射APFSDS)和采用贫铀弹芯版DM13穿甲弹的Rh-120 L44滑膛炮打成平手,在2千米距离穿透450毫米均质钢装甲,穿甲能力比T-64/T-72的125毫米炮还强。从1961年到1979年L44服役之前,L11一直是全球威力最大的坦克炮。

“酋长”的火力和防护性能在当时都是相当超前的,但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就是机动性。“酋长”采用少见的平衡式螺旋弹簧悬挂装置,6对负重轮,后期型发动机功率也仅有750匹马力,真正的小马拉大车,高速越野能力相当弱。冷战期间,英国装甲部队主要承担本土和德国前线的防御任务,作战地域狭小,对机动性的要求不高。

在“酋长”上,那部至关重要的电热锅已经被升级到全不锈钢的VBE No. 3型,更换了插座,也更防漏。不但主战坦克上有,连FV432装甲运输车上都配备了,机械化步兵们终于也喝上了热茶。

“酋长”坦克内部细节,左上是三防控制面板,右侧是电台,左下就是关键设备 - 电热锅

“酋长”的总产量为2083辆,除了英国陆军装备860辆外,最大的海外客户是伊朗,共购买了707辆;另外约旦引进364辆、科威特175辆。

“酋长”在英军手中鲜有实战机会,但在两伊战争中却是伊朗装甲部队的核心支柱,面对占据数量优势的伊拉克T-62坦克集群维持了战场均势。在巴列维时代,伊朗军队几乎是清一色的美械,甚至能得到F-14这样的顶尖装备,但陆军主战装备却选择了英式的“酋长”坦克,可见其不凡实力。

“挑战者”坦克

英国从70年代开始寻求替代“酋长”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期间曾经打算引进美国XM1(也就是M1的原型)的车体和炮塔,配用英国产的发动机、变速箱,当然还有自家的120毫米线膛炮,组合成一种新坦克。1978年9月,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决定和西德联合研制MBT-80坦克,后者和美国联合研制的MBT-70计划在1970年被取消,之后分别催生了豹2和M1。

但MBT-80同样生不逢时。当时英国坦克工业严重依赖伊朗市场,正为伊朗分三个阶段研制生产“酋长”的改进型号,即:FV-4030/1(“酋长”MK-5P)、过渡型号FV-4030/2(波斯狮1型 - Shir 1)以及全新设计 - 采用乔巴姆装甲的FV-4030/3(波斯狮2型 - Shir 2),伊朗土豪在1974年下单订购了125辆波斯狮1和1225辆波斯狮2

1978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令所有订单都化为泡影,不过约旦接手了全部波斯狮1,改进为“哈立德”坦克,而余下的订单则只能由英国自己消化。

收藏在安曼约旦皇家坦克博物馆的“哈立德”坦克,基本上还是“酋长”的外型

为了保住利兹坦克工厂的产能,同时尽早获得新型主战坦克以应对多种苏联新式坦克带来的强大压力,英国只得取消尚在设计中的MBT-80,转而将FV-4030/3进一步发展为更适应西欧战场的FV-4030/4,也就是“挑战者1”坦克 - 这个名字继承自二战期间的Mk VIII“挑战者”巡洋坦克。

英国重视防护的传统在“挑战者1”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它的车体和炮塔均采用了著名的乔巴姆装甲,防弹性能远超任何轧制均质装甲(RHA)- 一般认为防穿甲弹能力提高了3倍,车重也达到当时世界第一的62吨。

“挑战者1”搭载了1200马力涡轮增压柴油机,配合先进的液气悬挂系统,越野性能比“酋长”有所提高,不过相对于它的重量来说仍然显得功率不足,机动性比同期配备1500马力发动机的M1A1、豹2逊色不少。

“挑战者1”仍然装备“酋长”上的L11A5线膛炮,炮管寿命从300发提高到400发,配用先进的L23A1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达到了豹二早期型的穿甲水平。但是它的火控系统较为落后,沿用马可尼公司的IFCS系统,是“酋长”的第二阶段改进设计,采用落后的扰动式电同步火控,和美、德、法等国的新型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存在代差。

1987年,英国国防部决定派出“挑战者1”参加当年6月在德国格雷芬韦尔训练场举行的“加拿大陆军杯”坦克竞赛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银杯赛”,以向世人展示英国新锐坦克的实力。在英军内部的资格赛中,排名第一的是第二皇家坦克团,但他们手中的挑战者尚未装备TOGS热像仪;而唯一一个配备热像仪的皇家轻骑兵坦克中队此时正在加拿大萨菲尔德英国陆军训练基地(BATUS)训练,他们装备的却是改进型“酋长”而不是“挑战者1”。

1987年“银杯赛”举办地格雷芬韦尔训练场,图中是最后的冠军 - 美国第3装甲师第8骑兵团4营D连1排的M1正驶上射击平台,左上是冠军纪念徽章,圆圈中就是象征北约坦克兵最高荣誉的“加拿大陆军杯”- 一辆镀银的“百夫长”坦克模型

为了参加“银杯赛”,22辆全新的“挑战者1”特意被从生产线上抽调出来安装了TOGS热像仪,结果产生了大量磨合问题。在正式比赛中,皇家轻骑兵B中队的三个排表现糟糕,位列参赛全部24个坦克排的最后3名,当年的冠军是M1(这也是美军唯一的一次冠军),亚军是德国豹2。1985的上一届比赛中,英国派出的“酋长”同样成绩垫底,最终英国陆军决定无限期退出“银杯赛”。

87年银杯赛成绩榜,满分22600分,排名第一的M1坦克排得到20490分,射击得到满分1万分,倒数第一的“挑战者1”坦克排只拿到13675分,射击也是最低分7098分,差距巨大

赛后英国武装部队国务大臣斯图尔特不得不在下院辩解:“我不相信银杯赛这种人造竞赛环境能够准确反映出我们的坦克在战争条件下的真正实力。”

他还真说中了,4年后海湾战争爆发,英国派出221辆“挑战者1”首次参加实战。老牌劲旅 - “沙漠之鼠”第7装甲旅拥有两个装甲团:女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和皇家苏格兰龙骑兵团,各装备57辆最新的MK3型坦克,它们在沙特接受了战地改装,在车体侧面增加了乔巴姆装甲,车首增加了爆炸反应装甲,战斗全重飙升到70吨。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挑战者1”保持了很高的完备率,开战前为98%,战争结束时为95%,大大超出预期水平。

海湾战争时期增强了车首和侧装甲的'挑战者1'MK3

1991年2月25日,英国第1装甲师的176辆“挑战者1”在135辆“武士”步兵战车的陪伴下突入科威特,以掩护美国第7军的翼侧。该部在97小时内挺进350公里,击溃了伊拉克第46机械化旅、第52装甲旅和隶属伊第7军团的至少三个步兵师,俘获或摧毁了大约120 辆坦克和大量装甲车辆。

2月26日,一辆“挑战者1”连长座车还创造了世界上已确认的最远坦克对坦克射击记录,用一枚L23A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5100米的超远距离上静对静摧毁了一辆伊拉克的T-62(实际距离存在争议,英国陆军官方博客上说是4700米,5100米则是当事的英军炮长在激光测距仪上读出的数据)。

在4天的地面作战中,“挑战者1”总共摧毁了大约300辆伊拉克坦克,自身没有遭受过一次战斗损失。战后,第7装甲旅旅长帕特里克·科丁利评价道:“挑战者是为战斗而非竞赛建造的坦克。”

虽然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色,但英国上下可以说从未满意过,尤其是对“银杯赛”上惨败耿耿于怀。“挑战者1”在1983年进入英军服役,1990年停产,2001年即已全部退役。它的总产量只有420辆,除了英国,只有约旦接手了392辆退役的“挑战者1”。

第20国王皇家轻骑兵团的34KA17号“挑战者1”MK3,保持着海湾战争时期第7装甲旅的沙漠涂装,现陈列在位于博文顿斯坦利兵营皇家坦克团总部门外

作为一个应急的过渡型号,“挑战者1”可以看作是大大增强了装甲防护力的改进型“酋长”,火炮、火控和动力系统最多只能算二代半水平。面对新一代M1A1、豹2A4、勒克莱尔、T-80的强劲挑战,“挑战者”和英国该如何应对,请看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