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倪长君 2019-02-18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黄药子也是属于清化热痰药,它除了能治疗吐血、咳嗽、百日咳以外,还可以治疗瘿瘤,是化痰消瘿的主要药物之一。听名字,它好像是某些种子类药材,其实不然,它是植物的块根类药材。而且,在古时候,这个药物的原产地就在岭南地区。

黄药子治病的故事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本草纲目》记载,孙思邈千金月令方:疗忽生瘿疾一二年者,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加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入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待酒冷乃开,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

刘禹锡《传信方》亦著其效,云得之邕州从事张岧。岧目击有效,复试其验如神。其方并同,惟小有异处,是烧酒候香气出外,瓶头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不可过猛耳。

故事讲述了治疗瘿瘤的经过:用万州的黄药子半斤,(用质重紧实的为好,若是质地轻虚则用量加倍)。取无灰酒,投药进之,密封瓶口。用糠火烧之,待酒冷后打开。不拘时饮一杯。三五日后,照镜子感觉瘿消后停止。刘禹锡在《传言方》里说张岧见过其效果,只不过稍有不同罢了。

黄药子的来源和作用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

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用法用量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1 煎服,5~15g;

2 研末服,1~2g。

3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黄药子的服用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古今,都认为黄药子不可长期、大量服用。古时候都认为此药有毒;现代药理更是经过实验和跟踪,长期大量服用此药会引起肝损伤。

《开宝本草》:“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 《本草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因此,黄药子可以治疗:

1、瘿瘤

本品能化痰软坚,散结消瘿,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本品能清热解毒,可单用或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黄药子:名字像种子类药材,实际上是块根?

版权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