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都是一个休闲城市,大概和茶馆脱不了关系。儿时的成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茶馆------“老虎灶”、铜茶壶、小木桌、竹椅。一座一茶,5分钱一杯,坐一天都没人管你,茶馆里有说书的,小时候我家院子对面就有一茶馆,母亲经常让我去打开水,每每会在茶馆听人说书,而忘了回家吃饭。文革中老茶馆划成“四旧”被“枪毙”,很多茶馆只剩下“老虎灶”,归属饮食服务公司,只剩下打开水这一基本功能,开水
五磅2分一瓶,八磅3分一瓶。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城郊学校任教,周边的农村场镇还可见老茶铺,特别是逢场天,茶铺更是热闹,而我经常在农民的喧闹声中度过自己平静的下午。而在社会的演变中,成都的茶楼、城市周边的农家乐茶馆如雨后春笋遍及城市各个角落,喝茶聊天和麻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给茶馆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而最具特色的“老虎灶”在这一进化中慢慢地消失了。
不知是谁在成都双流彭镇发现了一家老茶馆,它拒绝“与时俱进”,从而保留和维系了成都传统茶馆市井文化的特色,并在众多摄影爱好者的不断探访下,使它在全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而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市井文化能在不断地城市演变进程中存在多久?我虽然前后两次前往,但时间都很匆忙,片子拍得一般,但我愿意和看客特别是50、60年代的同仁分享和追忆残留在我们记忆中渐渐远去的岁月。。。。。。

这老茶馆放在改革开放前,它一定是集体的,但现在是什么性质还真没有问。但上图这经营者显然非常精明,他知道什么是现代人想要的,他打的是怀旧牌。说他“不”与时俱进,这倒正是他的精明之处。彭镇茶馆并不少,但他的生意是最旺的。

老虎灶现在很少见了。文革前的老虎灶烧散煤,灶膛的台面是一个大钢板,上面挖了8、9个10几公分的孔与炉膛里的火相通,每个孔上都放一把铜壶,而壶水不是这壶开就是那壶开,以保证茶客的开水供应。眼前这老虎灶较小,烧的是蜂窝煤。铜壶只有一把,其余的是补了又补的铝壶。

以前的老虎灶炉膛边还带有一个小锅炉,其开水以供市民的需求

茶老板似乎懂得什么样的衣着最符合特定环境的需求

伙计身着海横衫,上世纪6、70年代的潮服,很符合怀旧情结,而“老板娘”黑衣纱袖花边衣领搭配红色围裙,给昏暗的茶社平添一抹亮色,也给这相对的男人世界带来一丝鲜活的气氛。
 在成都老茶馆,“参茶”是跑堂伙计的工作。这里是开水倒进水瓶,,“参茶”是自己的事

如果是阴天,这300平方米的茶堂就越显昏暗
更觉其岁月的沧桑

这些残留在茶馆中的文革痕迹,唤起我们那一代人的久远记忆

这烙上时代特征的壁画现在已经很少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将其作为特定历史的见证物把它保护起来?然破旧的泥巴墙还能撑多久,实在令人担忧。

除了摄友的不断探访
我看没有任何政府部门认为这应该作为历史保存下来

这草鞋是卖的吧?71年我去农村看当“知青”的姐姐,在人民商场用0.22元买过一双草鞋。走了30里路,淌过几条小河,殊不知草鞋怕水和烂泥,到姐姐处草鞋就坏掉了。

这座老茶馆是一种典型的穿斗式建筑,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其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三忠于
四无限”是文革中的典型口号

这些青花瓷不管是不是赝品
我想都有些年代了吧


这带绿锈的应该是唯一的铜壶吧

茶客送走,老板终于可以休息片刻。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茶客们就逐渐的来到了老茶馆,一杯清茶,聊天、玩扑克、看电视等。上午11点过逐渐离去,下午2点后又逐渐聚集。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的生活。阳光从天窗上斜照在老虎灶上冒着热气的茶壶,木桌竹椅,瓷杯粗茶以及竹椅发出的吱吱声,都可能让喝茶人感觉到轻松和惬意吧
彭镇相邻还有其他茶馆,但并无这百年老茶馆的人气,除了这茶馆自己的特色外,就是全国各地的摄友的不断造访,给这座老茶馆注入了新的空气。

随着摄友作品在网上传播,其中有的作品获得大赛金奖,部分茶客成为作品中的主角,其消息在茶客中传播开来,这种被动的“出名”是不是成为部分茶客每天6点过就到茶馆来喝茶的、不可名状的、新的驱动力。

所以这里的茶客都不在意摄友的镜头,好就好在这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淳朴,一切还那么自然,不加修饰,原滋原味的把自己呈现在摄影师(摄友)面前,这也是摄友们需要的......

茶老板深知其中的生财奥妙。但也有人把这当成一种荣耀。当我踏进茶馆时有一个人走过来问我是哪里来的?答道:成都。随即他露出满脸的不屑。说道:我们这里都来自全国,还有外国人。说完不再理我这成都来的。

的确这里有老外。那女翻译说:我们互为师生

似乎在等什么人

翻译是成都妹

这就是他们要等的人
不知痛说什么革命家史

总之是一个不甘寂寞
想成为新闻的人物

一脸的自信是因为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那个听一说是成都人就不再搭理我的人羡慕的坐在一旁

老头成了关注的中心


淡定
一定是个人物

专心是因为一茶客高谈腐败

聊什么呢?眼里含笑

冥想

什么东西值得探究

为茶馆自豪的老汉

坐了一上午
中午也没见走,还去吃饭不? 
一桌吃饭
应该是一家人吧

二两下肚或说酒话 或发呆



这妹子在隔壁饭馆买了90几块的饭菜请茶老板及员工

席间摄友尽情拍摄



看着这些饭菜想什么呢


酒足饭包的茶老板 打着电话怡然自得

女茶客手机玩自拍

背对客是天下大事的主讲人

酒足饭饱后打个小盹 不是神仙也似神仙了

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浮躁的身影,更多的是一种清闲与平淡



下面我把拍镜头对准了摄友(或许是专业人士)
看样子是外地客,来的比我早,走得比我晚。


敬业精神我是自愧不如


这个摄影师一直不怎么拍片
好像在等什么

也许在等待一种机会吧 机会是一种缘分

在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地点
遇到合适的人

剃头是茶馆的附属产业 在成都的茶馆有挖耳屎的

与茶馆相邻的弹棉絮的作坊

开茶馆附带卖酒?

城市见不到补锅业了
锅坏了扔掉再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