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定义“太极”——谈孙式太极拳的理论创新

 阿金大大 2019-02-18

孙禄堂先生

 

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以自己登峰造极的武功为基础,站在完备良知良能、造就全知全能之完人的高度,独自创立的一门以极还虚致中和为法则、以修为内劲为核心、以体用虚中为特征的拳术,该拳术与孙氏形意拳和孙氏八卦拳共同构成以此三拳合一为基础“能复人本来之性体”、完备技击技能、融通百家武艺的武学体系。

孙禄堂站在拳与道合、复人本来之性体、造就全知全能之完人的制高点上构建其武学体系。孙氏太极拳是这个武学体系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大基础是孙氏形意拳和孙氏八卦拳。故以孙氏太极拳这个称谓来区别于其它的武学。

从立意上讲,孙禄堂生前没有创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武术门派的意图,而是着眼于对整个中国武术技理与文化的提升与鼎革。孙禄堂的境界是拳与道合,关注的是拳与人性天理的关系,没有私欲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拳派。

因此孙氏太极拳不是一个拳派,更不是一个门派,而是一门以践行拳与道合为特征的学问。孙氏太极拳所修者乃孙禄堂所揭示的太极之理,这是孙氏太极拳之立意。

孙氏太极拳的立论之基础,即重新定义太极与太极拳。

我们研修太极拳,或判定一个拳种是否为太极拳,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太极?如果连什么是太极都搞不清楚,那么如何判定这个拳是否为太极拳呢?

遗憾的是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关于何谓太极说法不一,不仅在时间向度上是变化的,而且在同一时代,在不同学者之间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仅就目前发现的太极图而言就有很多种,究竟以何为标准,依据是什么?意见不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被某些经典哲学家们所诟病之处。

关于何谓太极,相对早期的说法有上古时期《庄子》和《易传》上的两种。

《庄子》中关于太极有这样一句:“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易传》中关于太极有这样的论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庄子》中暗示了太极具有非常高上的意思。但太极与道还不是同一物。而在《易传》中认为太极是事物演化的始因或曰原理、机制等。

以后各代学者有关何谓太极的论述基本都是延续《易传》上这个说法而展开的。差不多可以说《易传》上的这个认识是目前可以追溯到的、历代关于何谓太极的主流认识的源头。

此后历代学者在何谓太极的认识上逐步深入,其中最有成就者有:唐代孔颖达、宋代周敦颐、张载、清代刘一明和民初孙禄堂,他们各自对何谓太极做了更进一步的揭示和阐明。

孔颖达在其《周易正义》中认为:“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这是从宇宙论的角度做的一个假说。但是孔颖达并不能提供验证这一假说的方法。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将这样一个状态定义为太极,这个状态由何可证,同样周敦颐也没有涉及。参照周敦颐的这个认识,以后又有邵雍、朱熹、张载等对太极各有阐述。

邵雍认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

朱熹认为“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太极图说解》)“太极者,其理也。”(《周易本义·系辞上》)太极乃天地万事万物之理的总和,而在具体的事物中也有太极之理。故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

张载认为“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认为“无”有阴阳,其合一则变化莫测,其对立则相互推移,说明太极乃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张载的太极之说来源于《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他反对以“无”解释太极,认为太极就是气,并吸收了古代“物生有两”的辩证法思想,主张太极本身含有阴阳二气。

无论《易传》还是后来的周敦颐、邵雍、朱熹、张载等人对太极的认识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认为太极是事物演化的道理。但对于这个道理何以证明?他们都没有提供实证的方法。由于没有提供实证的方法,人们对于太极的认识仍旧是模糊的,乃至歧义纷呈。因此宋儒自周敦颐至朱熹等人的学说到了清代康熙时受到经学家胡渭的批驳。

胡渭从经学考据的角度指出宋易中的河图洛书(即先后天图)并非《周易》经传的原貌,而是出自宋人的作伪与附会。而稍晚的胡煦则从哲理的角度,通过逻辑推演论证河图洛书这一先后天理论作为易经基础的合理性。两胡的学术之争虽各有千秋,但从传统文化中的经学考据的角度,胡渭占上风。至清代乾隆时刘一明承三教合一之旨,以其丹道修为之功,从性命修持的角度对何谓太极的认识另辟蹊径,他通过丹道内修经验来阐明太极之理。

刘一明认为:“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真空者,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矣。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既有动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性情精神,即于此而寓之,是两仪生四象,四象不离二体也。既有性情精神之四象,四象各有动静,是四象生八卦矣。八卦互相生克,递为子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矣。”

关于何谓太极,刘一明此说比前人的认识进了一步,主要是为人们认识何谓太极提供了一个体证的路径,但是这个路径对太极的认识也存在严重缺陷,其一丹道内修不是人人可为之途。其二丹道内修是以成仙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对太极的认识停留在本体论的层面。

对于刘一明这里还要再介绍两句,刘一明(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著名的内丹学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虽是全真道龙门派传人,但其内丹修为及其理论则是源自龛谷老人和仙留丈人,按照刘一明自述中的描写,龛谷老人是位儒士,而仙留丈人亦非全真道道人的道号,亦近于儒家学士的名号,因此刘一明的内丹修为及其理论并非来自道教全真道,而是来自属于儒道隐修的一脉。在研究刘一明内丹学时,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刘一明的代表作之一《周易阐真》就是对儒家经典《周易》的阐释,这与刘一明内丹传承的道统可谓一脉相承。

此后至民国初年,孙禄堂以其所创立的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贯通太极体用之理,从体用兼备贯通、形上形下一以贯之的角度阐明何谓太极,揭示了太极不仅具有实体性(本体性),也具有主体性,并通过创立孙氏太极拳提供了人人可以验证的何谓太极之途。

孙禄堂在《易传》《周易正义》《太极图说》《正蒙》和《周易阐真》的基础上揭示并完备了太极的学理。其学术见于孙禄堂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和《八卦剑学》等五部拳学中。由此对认识何谓太极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孙禄堂指出:“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孙禄堂《太极拳学》第一章)

何以证之、解之?

孙禄堂根据自身拳学体用的切身体验在“太极拳之名称”一文写道: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浴于百骸之内,无所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缩静者为阴。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

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示与人者,即此也。不能笔之与书者,亦即此也。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此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不凹不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变无穷,用之不竭,皆实学也。此太极拳之所以名也。

至此关于何谓太极以及何为太极拳,终于有了清晰的答案: 

何谓太极?

中和真一之气。

何谓太极拳?

以培育中和真一之气统御身心体用的拳术,亦即以培育内劲统御技击全体行为的拳术。

太极拳的修为原理是什么?

极还虚致中和。

由此可知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做了独到、全新的定义。

综上可知,有关何谓太极的认识虽庞杂不一,但存在着一条认识其理的主线,这就是《易传》→孔颖达《周易正义》→陈抟的太极图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正蒙》→刘一明《周易阐真》→孙禄堂《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和《八卦剑学》等五部拳著。最终孙禄堂通过其拳学使何谓太极有了清晰的定义和体用依据,并由此为太极拳立论。

研修孙禄堂的拳论可知,孙禄堂对何谓太极的认识即继承了《易传》的思想,也部分吸收了张载的思想尤其是刘一明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武学体验、技击成就对前人的学理进行了修正、提升和扬弃。

所以,孙禄堂创立的太极拳是在他对何谓太极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因此,孙氏太极拳的最高理论指导是孙禄堂的拳著与拳论。

孙禄堂对何谓太极及何为太极拳的认识揭示了太极之理及其体用规律,其对太极的定义不同于武禹襄从舞阳盐店发现的那篇“太极拳论”,此外,在对太极的认识上以及对体用太极之理的境界上远远高于那篇“太极拳论”,因此其技理体系与该“太极拳论”不属于同一个体系。只有符合孙禄堂太极之理的拳才是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孙氏太极拳。故孙禄堂太极拳体系的特质就是从体用上培育和完备内劲,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与孙氏太极拳同属孙氏太极拳学这个大体系。

因此什么是太极拳不能囿于其外在形式,而是在于该拳能否符合太极之理,即培育内劲、完备内劲。孙禄堂的孙氏三拳皆是为此而设,孙禄堂由此建构了天地人完备之拳学体系。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