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和婷婷一样,玩心太大,父母不提醒孩子写作业,孩子就把这事给忘了。 毫无疑问,催孩子写作业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觉地去写作业。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今天有位父母问我,怎么让孩子主动学习? 其实,从创立这个公众号开始,我们一直在谈这个问题。我们都愿意去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孩子也不例外。 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我发现,真正不想学习的孩子几乎没有,基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学不会、做不到,形成“回避失败”的行为倾向,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再回来说孩子写作业不主动的问题,孩子不愿主动写作业、总是要父母催促,王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回到家之后,不知道第一时间要做什么。 2、孩子的学习内容难度比较大,或作业量比较大,心里充满压力,感觉无从下手,从而表现为拖延、逃避。 3、孩子知道学习要主动,但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够主动学习,不厌其烦地催促孩子,以至于孩子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到最后,父母不催促,孩子就不主动学习。 针对这几个方面,王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针对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家长可以想办法给孩子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让孩子每天回家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游戏、看课外书;还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先做什么作业,后做什么作业。 当孩子清楚了这些之后,他的责任意识也会慢慢被激发出来。 2、针对学习内容难度太大、作业太多,孩子一时间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计划,把作业分一下类,先从简单的作业做起,每做完一部分作业,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下。 碰到有难度的题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启发孩子的解题思路。 这样孩子就一步步完成了整个学习任务。 3、针对孩子对父母的催促产生逆反情绪的情况 家长要立即停止这种催促的方式,转而采用诱导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孩子写作业。 有家长说:我也每天坚持陪孩子写作业啊,但是孩子很讨厌我在他身边! 王老师想说,陪伴也是分种类的,单纯耗时间的陪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增加彼此的怨气,父母会觉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子女则觉得被监控。 高质量的陪伴在我看来,是以身作则,投入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互动交流。 比如说:
陪读重点不是'陪',而是'读'。陪读不是“监视'。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态度——我陪着你学习并不是为了监视你有没有专心学习,而是想和你共同学习。 比如,黄女士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这样告诉孩子:
王老师见过太多的家长陪孩子,是拿着手机一边玩,一边看着孩子写作业。 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怨愤:凭什么大人就能不写作业,就能玩手机?凭什么就我在这里写作业?我真的太可怜了! 但是爸妈那边呢?也很心酸:我都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了,你还不好好学习! 可是这样的陪伴,不要说父母了,爷爷奶奶甚至连保姆都可以代替,充其量不过是看护罢了。 其次,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王老师不太赞同家长看见孩子有一道题做不出就生气着急,指责孩子没好好学习。给孩子一点时间,这不仅能让孩子明白知识,也能锻炼孩子的自我学习思考能力。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焦虑,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很差。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要建立在孩子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谈谈你的期待,也听孩子说说他的期待。期待他有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能力,比期待他具体的成绩更重要。因为良好的性格和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孩子以后人生中必不可缺的。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想要孩子主动去做“不容易”的事,那你也要去做一些“不容易的事”。 放下手机,用心陪伴孩子,你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他的定心丸,让孩子遇到什么都能心定。心定了才能心静,心静了才会行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能顺利度过这艰难但是美好的几年读书时光。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来自: 雅博学苑 > 《行为引导,习惯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