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四百零八 古雅致臻

 cy518 2019-02-18

 鉴赏之四百零八 

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三)

41邢窑白釉小注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壶唇口,短直颈,鼓弧腹下收,圈足,肩部作一短留。通体施白釉,釉色润泽。整器造型浑圆小巧,釉质白润,是河北邢窑唐代的产品。唐代邢窑白瓷有精、粗之分,以供不同阶层人的需求。正如唐人李肇《国补史》所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参考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件唐代白釉注壶,于1992年陕西省西安市王村150号墓出土一例,见张柏主编,《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北京,2008年,图59

42北朝(隋)邢窑白釉印胡人头像盌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盌直口,弧腹下收,小圈足。盌底内心隆起,模印一胡人头像,盌外壁光素,通体施白釉。整器造型规整,简洁,釉色润泽。

43白釉印双蝶纹花口方盘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四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纹样。盘内底底心模印轴对称蝴蝶两只。通体施白釉。整器造型规整,成型复杂。

类似的辽代白釉方盘,见《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1994年,页422423,图193。纽约佳士得曾售出一件,201291314日,编号1385

44白釉褐彩鞍鞯纹皮囊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壶提包式,上窄下宽,形似袋囊。顶端一侧为短直小流,中间有一曲柄,另一侧饰一曲尾。壶两侧饰仿皮鞍鞯纹,壶身转折处饰以贴花饰仿皮囊之缝合线纹,壶流下方贴花饰花朵纹。此壶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光润。整壶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工艺精湛,相当忠实的仿皮革状装饰,犹如皮革制品。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

皮囊壶,其器形是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而得名。由于多发现于契丹人的墓葬或窖藏之中,因此被认为是辽代最为典型的造型之一。根据杨文山、林玉山的《唐代邢窑遗址调查报告》可知,此类型皮囊壶应该早于辽代,属于唐代邢窑产品,见《文物》,1981年,第9期,页67。在唐代墓葬或遗址中也有类似的邢窑白釉皮囊壶出土,一件器形纹饰相似的皮囊壶曾于1996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沙坡,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见《ChineseCeramics,FromthePaleolithicPeriodthroughtheQingDynasty》,纽哈芬,2010年,页241,图5.43:同年于河北省故城县有出土一件唐代邢窑白瓷花叶鞍鞯纹皮囊壶,现藏于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见中国古陶瓷学会编:《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研究》,北京,2013年,页201,图四。

另见一件纹饰较朴素的唐代邢窑皮囊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见同著录,页202,图五。维多利亚及阿伯特博物馆也有类似一例,见RoseKerr编,《SongDynastyCeramics》,伦敦,2004年,页42,编号34

45隋(唐)白釉塑贴狮纹凤首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壶鸭嘴状流、细颈、鼓腹、喇叭形高足,肩部至腹部安弧形把,上有一胡人头像。在流下至腰间贴塑一狮首,带外来文化风格。

由于其流形装似凤首,故又称凤首壶。此类把壶是萨珊、粟特银器中流行的一种器皿,传入中国以后这种富装饰性的器形成为邢窑、定窑的模仿对象。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李家菅子出土的粟特银带把壶,把手上也有一故人头像,形式甚似,见中国古陶瓷学会编:《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研究》,北京,2013年,页378,图版13

其他类似设计的例子,可参考多伦多,1992年,页58,图版25。另一件例子可参《Mayuyama,SeventyYears》,第1册,东京,1976年,页81,图版212。及纽约佳士得,2006919日,拍品编号200

46白釉褐彩双龙柄双联小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瓶侈口,长颈,平肩,平底。瓶身呈双联形,通体施白釉,瓶底部露胎,釉面有细开片,瓶肩上有一对龙柄连于瓶口沿,龙柄以褐彩装饰,器物小巧,造型优美。

此双连瓶造型特殊,应是受到西亚及中亚金属器器形影响,但其器形较小,应属于冥器。隋代出土器物中,有一件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釉龙柄双连瓶,除器形较大以外,形制于此小瓶类似。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一件隋代巩县窑白釉龙柄双连瓶可作比较,见《中国美术分类全集:陶瓷全集(5)隋唐》,上海,2000年,编号3。另外藏于波士顿美术馆的一件酱釉双耳瓶,尺寸较此瓶稍大,约14.5厘米高。

47白釉双龙耳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瓶蒜头口,颈上突出四道弦纹,腹部丰满,渐往下收窄,平底。口沿与肩之间以两条龙形手柄相连,龙头探进瓶口,龙尾贴着肩,成对称之形,薄施釉至腰间,端庄典雅。

此瓶形制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成,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被本民族文化吸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唐代白釉双龙耳瓶,与本拍品相近,虽为盘口,但均饰突出之弦纹,比本拍品略大,见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陶瓷馆.上编》,北京,2008年,页122,图版68。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H.O.Havemeyer旧藏隋代白釉双龙耳瓶,其颈部缺少如北京故宫及奉文堂藏白釉瓶瓶颈上的弦纹,见SuzanneG.Valenstein着,《AHandbookofChineseCeramics》,纽约,1989,页45,图17。传世品中相似的例子,见纽约苏富比曾售出一件白釉瓶,201331920日,编号22以及纽约佳士得,2007919日,编号232

48晚唐(五代)白釉双鱼形穿带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瓶唇口,通体浑圆,双鱼合抱,双鱼头状溜肩,圆腹,收足,成观音尊式。此瓶浮雕双鱼合抱,鱼头、翅、鳍、尾刻划略为抽象。通体施草灰釉。整体造型工整、色彩朴质,其形象依据现实而剥离,别有意境。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喜庆,艺术格调高雅,实属难得,为收藏不可多得之器物。

双鱼状瓶是九世纪后期常见题材,河北省博物馆藏一件五代刑窑双鱼形瓶,出土于河北省井陉县,著录于《ChineseCeramics,FromthePaleolithicPeriodthroughtheQingDynasty》,纽哈芬,2010年,页242,图5.46。其他相关例子可参阅《中国陶瓷全集5》,上海,2000年。

49白釉长颈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瓶敞口外撇,束颈修长,折肩,鼓弧腹,腹部下收,圈足。通体施白釉。整器胎体致密,造型规整、浑圆。

50白釉高足盘 (一对)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盘直口微外撇,盘心坦平,光素无装饰,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内外施白釉,积釉处闪青色。高足盘是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的器物,特点鲜明。此高足盘成对而出,造型简洁,规整,实为难得。

51五代或齐家文化白釉小圆盖盒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盖盒通体施白釉,釉色润泽。盖盒的器盖与器身子母口盖合,盖小盒大。盖面隆起,平顶。盒底部下折,小圈足。盖盒体量较小,胭脂盒是学界的一种猜测。相似一例子,参看《中国陶瓷全集5》,上海,1999年,图32

52五代或齐家文化白釉蝴蝶纹圆盖盒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盖盒圆形,盖面隆起,并在出棱处作双圈弦纹。子母口相合。盖面上刻划飞舞花蝶一只,极为巧妙。整体施白釉,并有冰碎。该器色泽很好的诠释了五代时期白釉特点。

53南宋白釉小盖罐 (三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三只盖罐体量相当,造型相近。均为鼓弧器盖,上作宝珠钮,罐身圆弧,下部渐收。整器造型浑圆,通体内外均施白釉。

54草灰釉梅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实足。通体施草灰釉,釉层较薄,釉料自然垂落至底足。此种造型习惯上称为"梅瓶",是装酒用具,亦可插花用作「花瓶」。

55南宋白釉小盖罐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小罐敛口,圆鼓身,鼓弧器盖,上作宝珠钮,整器造型浑圆,通体内外均施白釉,釉面有冰裂纹。

56南宋青白釉八菱形盖罐 (一对)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盖罐成对而出。器盖中心高高隆起出楞八条,顶部作瓜茎纽,器盖边缘上翘。罐直径,鼓弧腹,下渐收,颈部、腹部均作瓜棱八条,肩部均匀四个对称作系纽。

类似的八菱形器,可参考一件北宋八菱带盖执壶,见戴维德基金会编, 2002年,页114115,图版58。另见一件影青八菱形执壶,纽约苏富比,2004922日,拍品编号198

57南宋白釉刻花注壶及注盌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注子圆口,上有模制狮子钮,弯流曲柄,浅圈足,折肩上刻有缠枝花卉纹。注盌直口,深腹,圆圈足,外壁刻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与注子肩部纹饰配合。两者通体施青白釉,光润明亮,底部露胎。

注子及注盌是为一套用具,把盛有酒的注子放在注盌内,再在注盌内加热水,便能有温酒作用,其形式最早可见于五代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之中,普遍流行于北宋时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景德镇青白釉刻花注壶及注盌,与本品之形制相近,见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陶瓷馆.上编》,北京,2008年,页206207,图版143

58定窑「官」字款莲瓣纹倒装壶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壶呈圆球状,短小流,曲柄,盖顶贴饰蒂多瓣的小花。壶肩模印重迭莲瓣纹,下刻划如意头莲瓣纹,矮圈足,底中心刻有「官」字款,旁有一注酒的圆洞。全器呈现牙白润泽釉光,整体感觉恬静雅致。

把壶倒置后从底孔注酒,此孔同连接隔水管,将壶正置时,利用连通器液体等高的原理,酒从流嘴流出,但不会溢自壶底孔,故称倒装壶或倒流壶,盛产于宋代,是一件集合古人智能及美学之作。

同样刻有「官」字款的定窑制品,可参考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官」款花式碗,见蔡玫芬主编:《定州花瓷院藏定窑系白瓷特展》,台北,2013年,页37,图版I18。该件被定为五代至宋代初期之作品,其「官」字为施釉后刻款。

59北宋(金)定窑白釉印花龟鹤齐龄图百褶盘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盘为折沿敞口浅盘,平底卧足。盘缘作四十九瓣花口,口缘立短唇,折缘上印双重花瓣纹,开光内印双鹤及灵龟,三者互相交流,并以竹石纹为背景,甚有画意。通体施白釉,釉色米白,花口边无釉,整体感觉高雅。此种折沿盘以十个褶曲为饰,故称百褶盘。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多件定窑印花百褶盘,见蔡玫芬主编:《定州花瓷:院藏定系白瓷特展》,台北,2013年,页201202204209,图版II136II137II139II144。其造形与本拍品同近,器形较大,开光以人物花鸟为饰。

其他博物馆之例子,可参考英国维多利亚及阿伯特博物馆之藏品,见RoseKerr,《SongDynastyCeramics》,伦敦,2004年,页49,图版44。及纽约佳士得,2004324日,拍品编号150

60五代定窑白釉花棱口盘

鉴赏之四百零八 <wbr> <wbr>古雅致臻——奉文堂藏中国古代陶瓷 <wbr> <wbr>(三)

盘敞口外撇,花棱形盘口,浅腹下收,小圈足。盘内外满施白釉,釉色莹润。整器造型规整,胎体致密,釉料饱满。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五代至北宋初期白釉花式盘可作比较,见蔡玫芬主编,《定州花瓷:院藏定系白瓷特展》,台北,2013年,页40,图I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