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蒙药筋骨风痛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蒙药,即一种对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蒙药筋骨风痛膏。 背景技术: 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是一类常见病,患者骨关节疼痛甚至变形,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目前,此类疾病的成因说法很多,例如劳损、退行、着凉等,但尚缺乏清楚的认识。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很多,例如推拿、按摩、理疗、牵引、中西药、手术等,但疗效多不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药品。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蒙药筋骨风痛膏,其特征在于这种蒙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草乌6-10份、全虫尾2-5份、麝香1-3份、雄黄1-2份、小茴香15-20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药品,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对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对面神经麻痹也表现出很好的治疗作用。且具有成本低廉、使用简便、疗程较短等优点。 实施方式草乌7.5g、全虫尾3.5g、麝香2g、雄黄1.5g、小茴香17g,把草乌、全虫尾、雄黄按常规方法炮制后,将上述原料共研成末,用蜂蜜调成膏状,分为100份,涂于边长约5cm的胶布中间,膏面用纱布覆盖,胶布应是不透气的质料,前面贴于塑料膜上,以延长药膏的保质时间。 用法把药膏前面的塑料膜去掉,再把药膏对准穴位帖敷。穴位可按针灸的穴位,也可是患处,即阿是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可选太阳穴、颊车穴,以及地仓穴、迎香穴等。 注意个别患者贴药后4小时以后,会出现皮肤痛痒甚至出现水疱,均属正常现象,可用注射器或消毒的针刺破水疱,把水放出可继续贴敷。一般1日换药一次,手足等部位可延长至72小时。一个穴位可贴敷1-3次,每次间隔3-5日。可同时选用1-3个穴位,16岁以下患者一次不超过2个穴位。局部炎性红肿、皮肤破损、橡皮膏过敏者慎用,孕妇忌用。 临床实验简介本方剂原为祖传秘方,其药品只在乡间传用。后经本发明人试用及完善,药效日趋明显。1999年后,经当地骨病医院临床试用,以历史病例统计数据为对照,以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得到以下结果1.有效率比较 由上表可见,其有效率比传统疗法明显增高。 2.治愈率比较 由上表可见,其治愈率比传统疗法明显增高。 药理分析草乌,性味辛,大热,有毒。可去风燥湿,逐寒。为去风湿药。全虫尾即蝎子的尾部,性味咸、微辛,平,有毒。可清热、散风,镇痛,解痉。麝香性味辛、温,可开窍辟秽、活血散结。雄黄性味苦、辛、温,有毒。可解毒杀虫,燥湿去痰。小茴香性味辛、温,可散寒止痛。蒙医理论把多种骨病的病因归于‘粘’症,其致病质为‘希日乌苏’。近似于西医的‘炎’症及中医的毒、火、风、寒、湿、燥等意。而上述药物多具有解毒、去风、散寒、除湿之功,加之麝香、茴香的穿透、输导能力,可使药效透皮入骨,直达患部,故收奇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对骨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蒙药筋骨风痛膏,其特征在于这种蒙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草乌6-10份、全虫尾2-5份、麝香1-3份、雄黄1-2份、小茴香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蒙药筋骨风痛膏,其特征在于这种蒙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草乌7.5份、全虫尾3.5份、麝香2份、雄黄1.5份、小茴香17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蒙药,即一种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蒙药筋骨风痛膏。这种蒙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草乌6-10份、全虫尾2-5份、麝香1-3份、雄黄1-2份、小茴香15-20份。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这种外用药对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对面神经麻痹也表现出很好的治疗作用。且具有成本低廉、使用简便、疗程较短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3/36GK1830468SQ20051005344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0日 发明者那仁满特嘎, 包金山 申请人:那仁满特嘎, 包金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