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明清玉玩珍赏

 alayavijnana 2019-02-18

明清瓷器玉器珍玩

11月20日(星期二) 下午 2:0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B厅





《礼记·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古玉收藏,一直是古玩收藏中基础深厚、热门抢眼的门类。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发展史长达八千年,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仪、等级和审美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玉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史的缩影。



圆雕题材,一直是玉雕中的广受欢迎的题材,比如童子、纸镇、瓜果、动物、神仙人物、神兽等等,题材喜人,寓意美好,适合把玩与佩戴,时至今日仍是古玉收藏中十分受欢迎的品类。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对我国玉文化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以玉石雕刻的各种关于佛的题材,比如观音、弥勒佛、释加牟尼等佛教人物,佛塔、莲、法轮等佛教圣物,以及迦楼罗等佛教动物,这些佛题材表达着各式不同的寓意,玉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结合,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Lot 2576 

明 玉浸色迦楼罗

L 5.1 cm


青白玉质,鸟首,头戴发箍,发梳理成羽状。鼻梁高挺,浓眉圆眼,双眼与嘴以桯钻圆孔,双手挡于胸作前伸姿态,双翅拢于身侧,尾微合拢,鸟尾后簇,羽毛根根分明,其下双爪微收。


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被记载为一种巨型神鸟,为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坐骑,而在佛教中则位列天龙八部之一。根据《迦楼罗及诸天密言经》记载:「迦楼罗者。天竺方言。唐云金翅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又被称为大鹏金翅鸟。神话中迦楼罗的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从艺术形象上,迦楼罗常以人面鸟身、鸟面人身或全鸟身形像出现。传说,当菩萨讲经之时,它在一旁护法,时称其为神鸟。

 

参阅: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玉器卷》,第137页,图135,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



2.《中国玉器全集》,杨伯达,河北美术出版社,第465页,图136,2005年。


Lot 2577 

明 白玉佛塔

H 5.3 cm


白玉质,主体中部作掏膛处理,器壁较薄,打磨光滑,上部为相轮,呈圆柱形,凸出五个边棱,将柱体由大到小分为五层。相轮(套在刹杆上的圆盘)是佛的表相,象征佛,是佛教徒敬佛、礼佛的仰望标志,相轮的数目一般为奇数,最多为十三个相轮。一座佛塔,往往以相轮的大小和数目多少来表示塔的等级高低。


塔为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已有数千年历史,它随着佛教的发展与传播来到中国,变化出了众多的风格,同时作为佛教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进入了佛教艺术领域,在藏传及汉传佛教之中,常有供奉舍利的佛塔出现,质地也从石质到金银铜玉皆有制作,此件佛塔以白玉为之,彰显了其十分尊贵的地位。


Lot 2574 

明 白玉雕莲花座佛像

H 7 cm

来源:文物公司旧藏


通体受沁,单面雕刻一菩萨,盘坐莲花之上,雅致的眼睛与嘴唇表现出悲悯的神情,鲜活精致的雕琢丰富了凝视时的宁静神情。身躯配戴宝饰,显现出尊贵的身形。雕琢简繁有致,刚柔并济,线条勾勒极为潇洒准确,比例恰当,形象逼真,神情可掬,其人物线条勾勒细谨,劲健有力,此造像体态丰盈婀娜,法像庄严,透雕与阴线等技法巧妙结合,钢中带柔,栩栩如生。


Lot 2555

清乾隆 白玉童子嬉戏诗文牌

H 3.8 cm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2年7月1日,Lot 1505


玉牌取上等白玉,洁白莹润,如膏如脂,琢磨极为精细,牌首琢以双龙纹,额首中心穿孔,做佩系用。玉牌一面内雕两个童子,卧坐于芭蕉叶之上,一童右手高扬芭蕉扇,作挥舞状,一童卧于其身旁,抬头微侧观之,两童面带微笑,煞是可爱,童子体态生动写实,富有动感,吉庆成双,寓意佳美。


背面阳雕诗句:“君子佩之,永保贞吉,宜尔子孙,绵绵瓜瓞”,寓意美好。侧面阴刻“子冈”款,古意盎然。此件童子牌用料上乘,整件刀工精湛,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极富美感。



Lot 2556

清 白玉福寿牌

H 5.7 cm


此牌以白玉为材,牌首琢有卷云纹,正面浅浮雕双桃与蝙蝠,“蝠”取谐音“福”,桃代表寿。背面琢刻篆书“福寿长春”二字。寓意福寿双全、吉庆有余。整体雕琢细腻,线条流畅,实为佩戴之上品。


Lot 2592

清 青白玉衔芝瑞鹿

L 14.3 cm


摆件以整块和田青白玉雕琢而成,玉质莹润,形体较大,口衔灵芝,灵芝枝叶缠卷,纤长柔婉,芝头雕刻得宛如祥云凝聚,四肢盘卧,壮硕丰腴,肌体流畅,神态安详。


鹿,谐音“禄”,指的是福气、福运。也有以“鹿”取谐音为“禄”,也象征着升官、发财之意。灵芝含长寿之意,故而整块玉雕寓指富贵长寿。


Lot 2605

清乾隆 白玉母子瑞兽

L 8.7 cm


白玉质,光泽柔和。圆雕子母兽,母兽体态丰腴,神态安若、面目慈祥,一小兽依偎于身旁,状甚亲昵。造型写实生动,五官、毛发均刻画的丝丝入扣,实为文房或玩赏把件之珍品。母兽与小兽相依偎,其乐融融,煞是可爱。


母子双兽的题材是明清以来常见的玉雕题材,常见者有羊、螭、象、狮等,其典型样式多如本件一般有大小两兽,有传达亲情深重与共享天伦之乐的意涵。此外,两兽体型大小不一,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相比较,便能使摆件不显单调,且又能由相伴双兽的神情样貌,凸显孺慕之情,实为华人传统重五伦之表征。


Lot 2639

清乾隆 翡翠鱼龙变化摆件(带座)

H 18.5 cm

备注:附北京高德珠宝鉴定研究所证书


器型硕大,用料殷实,两条头上尾下相对跳跃的鱼龙。鳌龙龙首鱼身,小鱼翻滚依附于身,一大一小,鳌龙双目圆睁,独角后伸。脑后髪缕飘飘,身体鳞片层层,鱼鳍舒展,有如翅翼,极富动感。


鱼化龙,是“龙鱼互变”的体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的记载,可见其传说神话流传甚久。此玉作将鳌龙跃出水面的瞬间深入刻画,将其昂首摆尾,腾空而起的姿态表现的极为到位。翠料淡绿,种水在大型摆件中罕见。


Lot 2572

清 糖玉麻姑献寿佩

L 4.5 cm

来源:文物公司旧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