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至今仍有当地老人惦记他家的“志摩”酱油

 纤寻历史 2019-02-19

今天如果提到海宁,你会想到什么?我猜,你第一个想到的是钱江潮,然后是皮革城。比较熟悉海宁的人,可能还会加上红烧羊肉面。然而近代,海宁是一个名流辈出的地方。王国维、徐志摩、蒋百里、印顺法师、太虚大师、陈汉章、张宗祥、穆旦、查济民,还有刚刚过世的金庸,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出自海宁。海宁和紧挨着的桐乡,现在是两个县级市。虽然历史上分属杭州府和嘉兴府,但两地民众方言习俗均为一体。矛盾、丰子恺、钱君陶、张琴秋、沈泽民、王会悟,都来自桐乡。做为学者、大师、和革命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从传统中来,开风气之先;矢志进取,一生不渝。而广大的普通民众,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迎风激浪。

1031日,笔者参观完刚刚过世的金庸先生故居,顺道前往海宁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两位大师的故居,仅相聚30分钟车程。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堂妹,也就是徐志摩的堂姑。徐志摩比金庸大27岁,所以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1931年,徐志摩35岁因飞机失事离世,金庸8岁。徐志摩故居就在硖石镇上,是一座两层的西式小洋楼。

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说,这栋小楼说不上好看。正面一个小门两个小窗,有点像碉堡。如果门再开大一点,上面竖个十字架,就像教堂了。中国的很多古镇,至今仍能见到不少民国时期的小型教堂,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民国时期西风东渐,欧式建筑在一些城市成片出现,比如上海、青岛、杭州。西式洋楼外形简洁、结构坚固,防火性和安全性比较好。在一些县城乃至乡镇,富商大户们也建起了独立的小洋楼。

今天我们把这栋小洋楼叫做徐志摩故居,然而对于当年的徐志摩来说,则是不折不扣的新居。他一生中只在这里生活了3个月。真正的徐志摩祖居,原已有400多年历史,危旧破败混杂于一堆民居中。2001年因旧城改造,地方政府反复评估后认为不再有保存价值而被拆除了。此事引发很大争议。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等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热播后,掀起了一阵徐志摩热,很多人慕名而至寻找旧居。

位于硖石镇干河街的这栋洋楼,如今成了唯一的徐志摩故居,并已从海宁市重点文保单位升格为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干河街是硖石镇的中心区域。民国时期就已店铺林立。与徐志摩故居一街之隔的这家照相馆,当年叫一同人照相馆,由杭州人宋少莲开设于30年代初。宋少莲是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好友。硖石灯彩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1934年硖石举办盛况空前的灯会,观者如云。上海滩枭雄黄金荣也乘兴而来,并雇佣一同人照相馆老板宋少莲为其拍摄灯会盛况。1956年公私合营,一同人照相馆改名为硖石照相馆,一直在原地经营。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早年承祖业经营家传的徐裕丰酱园坊,生产的酱油、米醋、豆瓣酱畅销江浙沪等地。徐家生产的酱油,因为徐志摩的缘故,有一段时间,被海宁人亲切地叫做志摩酱油。至今硖石镇上还有老人惦记他家的酱油。徐裕丰酱园坊如今叫做海宁裕丰酿造有限公司,其当家产品裕丰牌玫瑰米醋,依然秉承徐家170年的传统酿造工艺,是海宁人家家户户常备的日常调味品。

徐申如除了酱园,还经营钱庄、参与投资创办电业、电话、丝厂、银行等众多实业,是不折不扣的海宁首富。徐父热心公益,且深具远见,积极支持并参加汤寿潜等人领导的浙江保路运动和预备立宪公会。

干河街40号的这幢西式两层楼建成1926年秋,内有20余间居室,冷热水管、抽水马桶、浴缸、大吊灯,一应俱全。印花地砖和玻璃是从国外采购的。彼时海宁用上电灯的人家不过几百户,对徐家自然不是问题,因为硖石电灯厂,就是徐家的。19223月、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在德国柏林离婚,4年后和陆小曼在北京结婚,举国哗然。徐父虽极力反对,且非常不喜欢陆小曼,而对原配张幼仪却视如亲生。无奈拗不过儿子,仍然帮着盖了这个小洋楼,供其二人居住。19261116日,徐志摩偕新婚的陆小曼返回故乡,在这里过了三个月浓得化不开的甜蜜生活,直到孙传芳的军队在附近布阵抵抗北伐军,才暂避上海。

做为新月派浪漫主义诗人的灵魂代表人物,当徐志摩亲自订购了粉红色的家具往居室和书房里搬的时候,徐老先生和徐老太太的内心,想必是崩溃的。如今这些陈设并不是原件,而是后来按原样仿制的。因为解放后有相当一段时间,这栋楼房曾经被银行占用。

徐志摩的父母,其实只和新婚的小两口短暂住过几天。然后很快就被陆小曼随性自我的性格,气到北京去了,那是新旧两个时代的人,注定无法相处。

不同于郁达夫的忧郁颓废,徐志摩以温暖、潇洒、宽容、自由和浪漫,感染了他所遇到的几乎每一个人。从林语堂到朱自清,从泰戈尔、罗素到曼殊斐尔,均不吝啬对他的赞美。既赞扬他的才华,也赞扬他的性格。而那些因之而倾倒的、同样才情不凡的女性,则为其浪漫、短暂而绚丽的人生,带来些许争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