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
汉宣帝本始四年(辛亥,公元前70年),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其母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 其父曾做过廷尉史(法庭书记),但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后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从小便失去母爱的王政君长大后其性情婉顺贤慧。及笄之时,父亲王禁替她张罗了一门亲事,但未过门,丈夫就病死了;后又改嫁东平王做妾,未进王府,东平王也死了。许嫁之人皆暴病而亡,王禁十分奇怪,于是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你的女儿乃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开始教王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瑟。
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53年),18岁的王政君应选入宫,适逢太子刘奭的宠妾司马良娣病卒。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于是令太子的养母王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挑选。就这样,王政君被列于五名候选人当中。她当天穿了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此时,太子因陷于思念爱妃的悲痛中,根本无心选妃,但又不好拂母后的好意,就用手随便向五位宫女的方向指了指,而所指方向正好是王政君所坐的位置。王皇后仔细打量了下王政君,觉得她的长相还不及另外四个,虽然纳闷但也不好说什么,必竟是皇太子自己钦点,遂命人将王政君送到太子东宫。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她,所以她只侍宿了一夜,再也没得到临幸。恰恰就是这一夜,她居然怀上了龙种。汉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孙子起名为‘骜’,字太孙。
汉宣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承王位,是为汉元帝,年仅三岁的刘骜被立为皇太子。按说,母以子贵,其生母王政君应被立为皇后,但汉元帝却犹豫不决。因为,汉元帝此时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况且傅妃也生下一子,名刘康;冯妃生下一子,名刘兴,汉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给傅妃。然而,刘骜既立为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规制当属于王妃。最后,汉元帝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立王政君为皇后。心有不甘的他,居然创设了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后的‘昭仪’
(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名号,来封给心爱的傅、冯二妃,并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却被冷落一边,好在她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的家人,照例给予了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后来,太子刘骜越来越让汉元帝不满意。有一次,汉元帝召太子刘骜,闻诏慌忙前来的刘骜因不敢横穿皇帝专用驰道而绕了一个大弯。汉元帝见太子来迟,于是责怪他,当刘骜说明原因后,汉元帝还是觉得十分高兴。但好景不长,刘骜对读书渐渐厌烦,整日游手好闲,除了喝酒、游玩,不干一点正事,汉元帝多次训斥都屡教不改。于是,汉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汉元帝竟宁元年(戊子,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重,传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王政君与太子刘骜却被拒之门外。有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想要废黜太子,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王皇后、太子得知后,惶恐不知所措。这时,汉元帝的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寝宫,顿首涕泣的说:“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分,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同年五月,在位16年的汉元帝崩于未央宫,终年43岁,刘骜继承王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则被尊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即位后的汉成帝任命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自己则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其间,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王崇也被封为安成侯,其异母弟王谭被封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五侯’。王政君的生母李亲,早年与王禁离异后改嫁茍宾。茍宾死后,王政君让母亲回去与父亲王禁复缘。后来,成帝对王凤的专权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密谋之事让王政君的堂侄王音得知。官为侍中的王音,因在成帝左右侍奉,听到消息后,不露声色的他偷偷跑去通报王凤。于是,王凤遂罢朝在家并上书辞官,汉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王太后出来作梗,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其妻流放边陲。
汉成帝阳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王凤病重,其侄王莽(王政君最小的弟弟王曼之子)一直在侧侍候,数月未解衣带,令王凤十分感动。因此在弥留之际,王凤请王太后和成帝授王莽一官半职。王凤死后,由王根辅政。五年后,王根因得病,力不从心的他遂上书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在位26年的汉成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由其弟定陶王刘康之子刘欣继承王位,是为汉哀帝。王政君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为新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于是,王太皇太后命王莽辞职以缓和矛盾。就这样,王莽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上书辞官。
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在位6年的汉哀帝驾崩,因其也无子嗣继承王位,王太皇太后遂在哀帝驾崩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于是,王莽又重登大司马的宝座。王莽与王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9岁的儿子刘衎继承王位,是为汉平帝。因平帝年幼不能执政,由王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权力。然而,王政君遇事毫无主张,全盘依赖侄子王莽。不几年,觊觎帝位已久的王莽便将朝政大权控制在了手中。随着岁月的流失,汉平帝逐渐长大。王莽觉察平帝对自己的专权十分不满,便下手鸩杀了汉平帝,拥立汉宣帝刘询的玄孙,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孺子’,自己则做起‘摄皇帝’。此时,王太皇太后才如梦初醒,后悔莫及的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侄儿竟然篡夺了她儿孙的天下!
王莽居摄二年(丁卯,公元7年),也就是王莽摄政第三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堂而皇之地坐上了皇帝的龙椅。之后,他去谒见王太皇太后时对她说:“我己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王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王莽始初元年(戊辰,公元8年)正月初一,王莽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朝贺,奉王太皇太后‘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并说既然汉朝已灭,太皇太后不得再侍奉元帝,遂毁元帝庙,改为‘文母篹食堂’。因王政君还在世,不便称庙,便称为长寿宫。王莽置酒请太后到长寿宫,太后见元帝庙已被废弃,哭着说:“这是汉家的宗庙,皆有神灵存在,是犯了什么罪让你毁掉!假设鬼神无知,修庙有什么用?如果有知,我原本是人家的妃妾,怎能辱没先帝之庙来做为我用食的地方?!”于是酒会不欢而散。她曾私下向左右侍从说:“此人侮慢神灵,怎能长久得到上天保祐!”
王莽代汉自立后,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堂弟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汉传国玺’。王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助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陪葬,他王莽休想得到!”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给,明日还能不给吗?”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并大骂道:“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玉玺留下瑕痕。
汉代在宫中侍奉的官员都著着黑貂,王莽更为黄貂。太皇太后因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著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出生于汉宣帝时的王政君一生共经历了七朝,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终因她的软弱无能,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王莽始建国五年(癸酉,公元13年)二月,王太皇太后去世,享年84岁,谥为‘孝元皇后’,与汉元帝合葬渭陵。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仅次于清朝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
考古发现:渭陵位于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始建于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陵园近方形,南北四百一十米,东西四百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垣墙正中各置阙门,与陵冢底边正中相对。陵园四门距陵园正中的封土堆约为110米左右。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冢底边长约115米,冢顶边长50米,高25米。今陵冢顶部已塌陷,面积约400平方米,深约2米。在渭陵北300米处,发现一建筑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遗址地面土层清晰,汉代残砖碎瓦比比皆是。建筑墙基、平铺方砖的居住面和路面遗迹犹存,并出土了一批玉雕和其他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建筑布局和出土文物推测,此遗址可能是渭陵寝殿或者是原庙建筑。渭陵西北380米处,有一座高13.5米的墓冢,四周有墙垣,每墙均于中央辟门,门外有双阙。从其位置和规格来看,应当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