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王朝秦惠文王赢驷的八子

 庶民临风 2019-02-19

芈氏,楚国人,而芈姓则是楚王国的国姓。芈氏为秦惠文王赢驷的八子,后成为秦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宣太后。当时,秦国后宫分为八级: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以此看来,我们这位‘芈八子’,在秦惠文王在世时的地位并不高,应该谈不上有多么得宠,至于她生下了三个儿子,那可能是误打误撞的成果。

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庚戌,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其原配夫人惠文后所生的太子赢荡继承王位,是为秦武王。秦惠文王一死,惠文后与秦武王就将芈八子所生的儿子赢稷送到燕国当人质。

秦武公四年(甲寅,公元前307年)八月,在位仅三年的秦武王,与大臣孟说比赛举鼎,致使胫骨断裂而亡。因秦武王没有子嗣,大臣们只得在他的弟弟之中挑选继位之人。这时,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就在秦国任职。于是,他挺身而出与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燕、赵两国一起,拥立自己的外甥公子赢稷为王。但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加之惠文后想立公子壮为王,于是秦国陷入一片混乱。

秦昭襄王元年(乙卯,公元前306年),经过长时间的王位争夺,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胜出,赢稷托舅舅的洪福,坐上王位,是为秦昭襄王。他从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而倒霉的公子壮、惠文王的王后,以及其它的惠文王公子们,则被魏冉杀得干干净净,秦武王的嫡后也被赶回魏国。而母凭子贵的芈八子,也被立为秦国的宣太后。昭襄王即位时才十八岁,由于政治经验不足,应付不了当时的紧张局势,于是大权便掌握在了宣太后手中。宣太后之所以能在秦国长达36年垂帘听政,主要是因为她具有过人的政治才能和特殊的身份。

当上太后的芈八子为了巩固幼子王位,遂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为儿子迎娶了楚王国的公主为王后。与此同时,执掌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亲信。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宰相,还力保外甥为穰侯,封地穰(今河南邓县),后又加上陶邑(今山东定陶);封另一位同父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公子市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今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陕西高陵,后又换封地为邓(今河南郾城)。从这‘四贵’的封地增加上可以看出,宣太后专权时期,为秦国扩张了多少地盘。穰、宛、邓三地,是公元前301年和公元前291年分别从韩国攻战得来的,而新城则是公元前300年从楚国掠来的。山东定陶更不用说,原本是齐国的领土。

宣太后壮年守寡且把持朝政,当然不会独守空闱。做为太后的她虽然不可能正式下嫁他人,但是她却有许多的情人。宣太后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情人来头还不小,此人就是秦国外境戎狄---匈奴之义渠王。当初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归附秦国,等到秦昭王继位后,前来朝贺的义渠王年轻力壮,性情桀骜不驯,对新秦王心生蔑视,随时都有可能重新反叛。而戎狄所处的位置在长城外,乃是秦国举足轻重的大后方。在这样的情形下,宣太后以一国太后的身份向义渠王暗通款曲,使他成自己的情夫。也正因为她的牺牲色相,笼络住了义渠王长达三十年之久,使得秦国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腾出手来增强国势,并且在诸侯国间征战不休,屡有新获。但三十年后,当国势大强的秦国再也不用畏惧戎狄的威胁时,宣太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将情夫诱到甘泉宫,然后在温柔乡中突然发难,将义渠王杀掉,并出兵灭掉了戎狄,将甘肃宁夏一带原属义渠王的领地全部收入囊中。至此,秦国不再有西部边陲的后顾之忧,进而为其玄孙赢政放手一搏,成为始皇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史公司马迁说,宣太后在与义渠王来往的三十年中,还为义渠王生下两子。但这两个儿子后来如何不见下文,若是被以宣太后为首的秦国杀死,一定会见于史籍,以此进一步证明“秦乃虎狼之国”。总之,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她身为女性的一切优势,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千军万马也达不到的目的。义渠王不幸把这个娇滴滴的女人等同弱者,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宣太后之所以让世人瞠目结舌,并不是她杀情夫夺地盘之事,而是她张扬个性的自由奔放。

有一年,楚、韩两国交战,韩派使者去向秦国求救。使者名叫尚靳,大概因为长得太帅,宣太后觉得直统统地拒绝有些过意不去,便把他召来当面解释。尚靳以为事情或者能有转机,于是又把韩、秦两国‘唇亡齿寒’的大道理说了一遍。谁知宣太后却说:“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这段话的意思如果以古文体现,尚不觉得什么,但是我如果将它译为白话文,大家可能就觉得有点黄,这不是我译的黄,这就是当时宣太后如实回答使者的话语:“想当年我侍奉惠文王的时候,如果他坐在我身上,我就会觉得累;但是如果他整个身子趴在我身上,我却一点也不累,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后面这个姿势对我有好处啊!而现在你要我去救韩国,花费我那么多兵员粮草,日费千金,又能给我什么好处呢?”宣太后将此话说完,尚靳当即无语。

两千年后,清朝诗人王士桢对着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它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说话。韩国使者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哉?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韩使不得不败下阵来。当然,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专权时间久了,宣太后的弟弟们就开始尾大了,把‘国家’看成‘家国’了。尤其是穰侯魏冉,长时间的掌权带兵使他变得目空一切,不但在朝堂之上打击异己,还把国家当成他的钱库。魏冉等“‘四贵’在秦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三十多年后,一个名叫范雎的人,从魏国狼狈投奔秦国而来。这位范雎在来秦国之前,晦气星照命,由于出使齐国,得罪了正牌使者须贾,被一状告到魏相魏齐那里,结果被痛打昏死过去后,还被当作死尸丢进了茅房。后来,还是被一个小吏一泡尿浇醒,于是哀求小吏救自己一命。大约小吏也觉得尿到别人头上过意不去,就向魏齐说:“死人在茅厕里碍手碍脚,不如把那具死尸从茅厕拖出,丢到野外去吧!”于是,魏齐就吩咐这小吏照办,范雎这才逃出生天。但是,这时他已被打得腿折肋断牙齿脱,好不容易爬回家,还得以张禄的名义活下来。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此人,将是要终结秦国魏冉锦绣生涯之人物。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庚寅,公元前271年),昭襄王派秦国将领王稽出使魏国。范雎的挚友郑安平,当初曾经救助过范雎,深知范雎留在魏国的危险性之大。于是当他得知秦使来到之时,认为这是范雎的好机会,便应聘他做了馆驿的仆役,并找寻机会接近王稽,将范雎以贤士张禄的身份推荐给了他。于是王稽在回国之时,悄悄地将范、郑二人带回了秦国。回国后不久,范雎便得到了昭襄王的信任,他向昭襄王上了一道奏章,建议他改‘近交远攻’为‘远交近攻’,即:改睦邻友好为与远邦交好,而首先攻克邻国,既巩固实力,又逐步推近,最后达到攻克远邦、甚至一统天下的目的。昭襄王对这项战略十分推崇,立即拜范雎为客卿,并且将这一战略视为秦国的国策。果然‘远交近攻’其效如神,秦国国势越发强盛。范雎便再一次提出‘强干弱枝’的观点,要求秦国削弱诸侯列贵的权势,巩固中央集权。于是,秦昭王免去了穰侯魏冉的相位,将他厚加赏赐,送回封邑,并将相位转授予范雎,而另外一舅二弟的‘三贵’也同样就此办理。与此同时,昭襄王还以年老孝养为由,让母亲宣太后归居宫中,不要再过问政事。虽然宣太后出于政治因素退休,但此时的她也确实老了,必竟执政了三十余年,后期又经常患病,所以回到宫中颐养天年,也是不错的选择。回到后宫的宣太后,虽然不再过问朝政,但是仍然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她在朝堂掌政的时候,曾有过许多的情夫,而最后一位,也是最出名的一位,名叫魏丑夫。所以宣太后归入后宫,魏丑夫当然也随侍在侧。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丙申,公元前265年),70多岁的宣太后病倒。当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时日无多时,于是想着心爱的魏丑夫,觉得十分的不舍,就传下懿旨要魏丑夫为她殉葬,这使得魏丑夫整日坐卧不宁。秦王朝秦惠文王赢驷的八子---芈氏大臣庸芮听说此事后,便向魏丑夫拍胸,保证能让他逃过这一劫。于是,庸芮前去求见太后。一番寒喧之后,庸芮切入正题,他对宣太后说:“听说您要让魏公子为您殉葬?如果人死后无知,那么您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指秦惠文王)这几十年来,在地底下怒火已经积得够多了,太后您去了阴世,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寻欢作乐?万一让先大王看见了这个小白脸,岂不是要惹出大麻烦来?先大王可更是要大打出手啦!”宣太后听他一说,想想确实有道理,不禁把考虑小白脸的心思,转而放在自己身后安全考虑方面。于是应道:“善!你说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于是打消了把小情郎带去黄泉的主意。同年十月,宣太后卒,葬芷阳郦山。据说,秦昭襄王孝心可嘉,为母亲造了大批真人大小的泥俑,搞了一个大型车马队伍为母亲陪葬。

考古发现:秦东陵位于临潼骊山西麓,有陪葬坑3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7处,历年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秦东陵陵区地面建筑,经秦末兵变后,早已荡然无存魏晋时,又有了进一步的破坏,此后似乎连陵寝的确切位置也不甚了然。秦王朝秦惠文王赢驷的八子---芈氏宋代《长安志》所记载的管辖四十村的东陵乡,可能大致还在陵区一带,但东陵乡始建于何时,早己无法考证。到了清顺治年间,修县志时,已湮没无闻了。甚至连东陵所在地的原芷阳县(汉曾改为霸陵县)县治的旧址,是在灞水西岸,还是东岸,也因历代学者各执一词,而难以确断。

1986年春,王村村民王学良提供线索,他们修渠时发现夯土层,情况颇像西杨村所发现的秦俑坑。后经省、县文物考古单位共同勘探断定,这一带确系秦东陵。经过一个月查明,两处夯土道子为两座‘亚’字型大墓。大墓为东西向,主墓道在东。同时还发现以两座大墓为中心,以天然壕沟和人工壕沟作屏障组成一个完整的陵园。陵园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在陵园内有深6米,上口宽10米左右成圜底的人工隍壕,另有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三处,建筑遗址四处。

秦东陵之名,始见于《汉书萧何传》,但在《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中,则称作‘芷阳’这是因距离秦芷阳县城较近,遂以地名而得陵地名。秦东陵位于骊山西麓、河东岸的铜人原上。在这一陵地内,共发现4座陵,迄今已经发表了一号、二号、四号陵园的调查钻探资料,而三号陵园尚未见正式简报,但在相关文章及专书中也已有所提及。根据《史记》记载,明确葬于秦东陵的有: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等六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