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雷氏,又名白节,黄帝的次妃,为黄帝生下一子,名青阳。方雷氏是黄帝时代的重要方国,其部落人以国为氏,又分为方氏部落和雷氏部落。 另外,方雷氏与前面我们讲到的西陵氏嫘祖极有可能是一个氏族。也就是说,黄帝的次妃方雷氏白节与黄帝的正妃嫘祖很可能是同族姐妹。方氏的后人在夏、商时不显于世,一直到周宣王时,才有大夫方叔奉命征伐北方的严允,后又在讨伐荆楚的南蛮中,因作战部署有方、屡建大功而名闻天下,于是方叔的子孙后代就以方为氏。这个氏族居住地在有熊国的西部,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嫘祖之‘嫘’,方雷氏之‘雷’,以及雷泽之‘雷’,都是依水而作的一种同音异写,古籍记载的‘雷泽’就是‘泽’。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养蚕后不久,方雷氏就发明了骨针。她将丝线穿在骨针尾部,飞针走线般缝制的衣服,令人佩服不已。当时,她所掌管的二十多位女奴经常蓬头垢面,每遇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用自己的手指替她们将蓬发捋顺,但这样既耗时还损伤手指。
有一年,河里发了一场大洪水,给黄帝发明舟船的狄货,从洪水中捞回十九条比胳膊还粗的大带鱼。本来烹饪工作由黄帝的三妃彤鱼氏负责,不料彤鱼氏有病在身,狄货只好去找方雷氏。于是,方雷氏按照彤鱼氏平时作鱼的方法,将石板加热后,把带鱼放在石板上翻滚,不一会带鱼就烤熟了。吃完鱼后的鱼刺堆了一地,方雷氏便随手拣起一根折了一节,左看右看觉得非常美观,不由得用带鱼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乱发。不一会,她就将一头蓬乱的头发梳理得服服贴贴,方雷氏于是把这些带刺的鱼骨暗暗收藏起来。第二天,她把这些鱼刺折成一寸来长的短节,叫来身边所有女奴,发给一人一节,并开始教她们如何将头发理顺。但是,这些女子因为使用不得当,不是将鱼刺扎进头皮,就是因力太大而将鱼刺折断。方雷氏只好叫黄帝手下专做木工的睡儿,依照鱼刺模样用木头制作。几天后,一块木板做成的带鱼刺式梳子完成了。方雷氏一看笑着说,这刺比手指头还粗,简直像个耙地的耙子,怎么用来梳头发呢?睡儿回去后,苦思冥想,终于想到改用竹子又给方雷氏作成了一把梳子。方雷氏看后,十分满意。这就是中华民族妇女使用梳子时代的开始---这也就是梳子的由来。

轩辕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