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正月逢盈轮 天地明净似水,皎皎如画 长街火树银花,鲜衣成云,佩声似雨 摇梦红莲风初定,恍惚间 乍见有人浅笑盈盈,似语非语 上元节的阑珊灯火里 留下多少才子佳人浪漫故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怦然心动 笑语盈盈暗香去的痴迷失落 两袖春风紫陌,一帘花雾红窗的两情相悦 灯火钱塘三五夜,莲灯初发万枝红的繁华如梦 旧日帘栊,今宵月色 知映何人眉妩 月色依旧如霜,灯火依旧辉煌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里 何人在为你守望 赏 花 灯 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吃 元 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早叫“ 浮元子”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舞 龙 灯 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春帖子 皇帝閤 (宋·王安中) 彤霞茜雾绕觚棱,楼雪融银滴半层。 别绕拟开延福宴,夹城先试景龙灯。 ![]() ![]() 观 焰 火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就在'丹经'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火药的成分和性质。隋唐之际,火药发展成为供娱乐用的焰火。焰火,也叫烟火、烟花。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 ![]() ![]() 观 狮 舞 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县斋春宴 (明·陆深) 蓬莱方丈像三山,舞象驯狮效百蛮。 人自东郊向南郭,春从天上到人间。 ![]() ![]() ![]() 猜 灯 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元宵 (清·吴宗爱) 佳节金吾全不禁,鳌山处处斗鲜妍。 笙歌地觉春如海,镫火人忘月在天。 醉酒欢声闻比户,抛毬雅戏乐韶年。 归家姊妹馀喧笑,猜谜传来五色笺。 ![]() ![]() ![]() 踩 高 跷 亦作“ 踩高蹻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夺锦标 高蹻 (清末近现代初·赵熙) 红画双竿,花妆小队,弄影高于檐角。故故欹危作势,将动还休,欲行先却。 乍轻躯半转,似黄叶、梢头吹落。向苔阶堕地无声,妙手空空扶著。 千状鱼龙竞作。在古元君,列子一篇留谑。请看金狮摇处,跳出青猿,舞成仙鹤。 是山经样子,信长股奇肱如昨。战云边、画鼓春风,一笑今宵行乐。 ![]() ![]() 祭 门 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祈求一年平安吉祥。 柳梢青 其一 祭户 (宋·赵师侠) 节物推移。青阳景变,玉琯灰飞。彩仗泥牛,星球雪柳,争报春回。 丝金缕玉幡儿。更斜袅、东风应时。宜入新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 ![]() 迎 紫 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 ![]() 走 百 病 走百病是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妇女们穿着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和北吴歌 (明·范景文) 元宵踏月月如银,士子焚香拜圣人。 道遇女郎走百病,南关灯火一时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