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真正心系汉室的仅2个人 一个曲线匡扶汉室 一个绝望只得自杀

 金色年华554 2019-02-19

(说历史的女人——第642期)东汉末期的时候,东汉王朝已经是“国将不国”了,历史之河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拐点,犹如长河忽然聚成一个深潭,不再往前流了,一时间枭雄汇聚,龙腾虎跃,诸侯崛起,乱世之态势不言而喻,东汉朝廷要么成为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召天下的工具,要么成为袁术干脆抛弃的旧旗,要么成为袁绍、刘表等眼中可有可无的傀儡,更别提董卓直接把东汉随意蹂躏践踏了。总之,在三国乱世,东汉朝廷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了极其不堪的地步。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三国时期真正心系汉室的虽然只有2个人,但这2个人的名声和影响力却非同寻常,不过可惜的是,他们两人一个曲线匡扶汉室,一个绝望只得自杀。。

三国真正心系汉室的仅2个人 一个曲线匡扶汉室 一个绝望只得自杀

第一个:曲线匡扶汉室的诸葛亮

因为《三国演义》的成功塑造,诸葛亮一直在民间被搁在一个半人半神的位置。这种由过度喜欢所造成的崇拜,也没什么错。问题是,这样我们就无法看到一个真实的诸葛亮。那么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可以从2个层面来粗略认识一下历史上的诸葛亮:

其一是诸葛亮其人其志。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官吏之家,他的家族诸葛氏在琅琊郡阳都县又是声望很高的家族。在东汉时期,家族地位很重要,一方面是做官的跳板,另一方面也是得到社会尊敬的旗帜。所以,家族声誉很重要。维护家族声誉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忠君爱国做贤臣,一种是著书立说做隐士。

诸葛亮少年时,家里发生了变故,父母早逝后,他就跟着叔父诸葛玄。后来叔父去世,年纪尚轻的诸葛亮想去仕途博取功名,已经不太容易实现。一方面是没有引荐的人,一方面是东汉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期。

但尽管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但诸葛亮骨子里对东汉朝廷的认识是无法改变的,首先,因为家庭的传统教育,在诸葛亮看来,东汉仍然是正统。其次,就算不能为东汉朝廷效力,但也绝不做那些趁火打劫的乱世枭雄之帮凶。第三,如果没有机会振兴汉室,那么干脆做隐士算了。

曾见很多小伙伴说诸葛亮为什么不出山,当时枭雄那么多,远有曹操,近有刘表。如果我们仔细去探寻诸葛亮的内心,就会发现,不管是曹操还是刘表,都跟诸葛亮的志向相悖。曹操虽然不失为雄主,但曹操对东汉朝廷的利用,在诸葛亮看来则是不忠,非臣子所为,所以他不能辅佐这样的老板。而刘表虽没有像曹操那样,但却同样心怀私心,坐拥荆襄,却只求自保,压根就没有振兴汉室的意思,这就更不是诸葛亮心仪的英主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刘备出现的时候,两人通过一番深谈,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所在。不管刘备后来强大后到底是否还有振兴汉室之心,至少在刘备创业初期,刘备口中所喊的振兴汉室倒是真的。至少从实际利益来说,振兴汉室本身就是一张号令天下的王牌,另外刘备本人也以汉室后裔自居。

在当时群雄互相征伐,抢占地盘的情况下,唯独刘备还能做到一心为振兴汉室而四处奔走征战,从这一点来说,诸葛亮应该是很感动的。因此,诸葛亮果断选择了诸葛亮,出山辅佐。因此,也可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就是间接地效忠东汉朝廷。

其二是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但是诸葛亮跟着刘备就能实现自己效忠汉室的志向吗?能,也不能,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能,是因为在当时诸多枭雄中,只有刘备能真正代表东汉,因为只有刘备在四处奔走,号召天下英雄志士来振兴汉室的。刘表刘璋等都是坐等汉室死掉的,跟刘备性质是不同的。

但为什么也不能呢?因为这不是诸葛亮所能决定的,因为这是历史大势。用古人的话来说,那就是东汉王朝气数已尽,没有振兴的条件了,不管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不具备了。因此,诸葛亮空有效忠汉室之心,却无效忠之地,只得退而求其次辅佐刘备。

在诸葛亮出山后,除了在赤壁之战到东吴进行联盟事宜,之后,刘备据荆州后,诸葛亮的出场基本都是0了。因为,刘备身边出现了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庞统,一个是法正。这二位都是以实际利益为导向的大谋士,他们给刘备制定的方略,跟别的诸侯差不多,那就是抓紧瓜分抢夺地盘。这是不符合诸葛亮的政治态度的,所以,诸葛亮无力干涉,只好保护沉默。甚至刘备东征孙权,明显是错误的,但诸葛亮也没有吭声,原因是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三顾茅庐时的刘备了。三顾茅庐时的刘备是一片赤子之心拯救汉室于水火,而此时的刘备则忙着做自己的皇帝,开拓自己的疆土了。

刘备这个变化很微妙,他和诸葛亮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谁也不说破,说破就难办了,刘备的“振兴汉室”的掩饰物则荡然无存,而诸葛亮也等于自打脸,连效忠汉室的寄托也失去了。

不过在刘备临死托孤的时候,他们似乎都说开了。刘备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说这孩子能行了,你就辅佐,不行了,你就取而代之。其实潜台词就是,这蜀汉江山是我的,但也是你的,因为蜀汉就是东汉的替代品,不过我死以后,它就是你的了,你总不会把它给玩丢了吧?

诸葛亮智谋过人,这话他一听就懂,跪地磕头,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诸葛亮后来辅佐刘禅保守蜀汉,大小事都亲力亲为,直到辛苦累死,潜台词也是响应刘备那心照不宣的托孤遗言。说到底,诸葛亮曾经是非常渴望忠于汉室的,但汉室被曹操父子霸占了,他只好借助刘备这个蜀汉的假想政权实现自己效忠汉室的忠臣之志和政治抱负。

不过很可惜,诸葛亮北伐失败,病逝五丈原,借助蜀汉匡扶汉室的志向也最终落空。

三国真正心系汉室的仅2个人 一个曲线匡扶汉室 一个绝望只得自杀

第二个:绝望只得自杀的荀彧

荀彧跟诸葛亮虽然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不同,但却殊途同归,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是忠汉的,都是希望匡扶汉室的。不过借助的外在形式不同,诸葛亮借助刘备,想匡扶汉室。而荀彧则想借助曹操匡扶汉室。当然有的小伙伴说了,曹操?怎么可能呢?

实际上,在史载中,曹操初期,并非后来的样子,他跟刘备一样,在初期,都是抱着复兴汉室的豪情壮志开始的。也正因此,荀彧才选择了曹操,甚至献上了抢先迎接汉献帝的计划。但荀彧并没有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后来慢慢琢磨出来的妙处。

原本,荀彧以为可以辅佐曹操,实现重振汉室,江山再定,山河重整,但事情发展到最后,跟诸葛亮的情况差不多,刘备想做皇帝,曹操想做魏王。当然这也不是刘备和曹操个人想这么做的,是天下大势所决定的。历史在枭雄们的推进中,东汉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它只剩下一个走一个程序,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此,荀彧和诸葛亮一样,忠汉梦破灭。不过荀彧没有诸葛亮幸运,因为刘备早死,把这个复兴汉室的蜀汉工具交给诸葛亮来玩了。而荀彧则没这么幸运,曹操麾下谋臣成群,猛将如云,就算曹操去世,托孤人选也是一大堆,而且这些人对曹魏的忠诚早已超过汉室。荀彧身边虽然聚集了一群忠汉的大臣,但吃着曹操的俸禄去忠汉,多少显得有点可笑。荀彧也知道,东汉名在,实际已经早亡。既然效忠的对象都没有了,那还活什么呢?在彻底的绝望中,自杀是唯一的最好的出路。于是,荀彧选择了自杀,算是对东汉别样的效忠吧。

三国真正心系汉室的仅2个人 一个曲线匡扶汉室 一个绝望只得自杀

结语:总的来看这三国时期真正心系汉室的2个人,诸葛亮和荀彧,虽然他们一个辛苦累死,一个绝望自杀。但他们各自为此付出的努力却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精神是可嘉的。这或许就是他们虽然历经千年,但其人格魅力依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