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扶

 杏坛归客 2019-02-19

这是“抑强扶弱”的“扶”字。金文①的左边是“夫”(“夫”就是“人”),有两臂两腿,最上部的一条横线是头上横插的簪子,右下方是一只大手,表示用手扶人走路之意。②是小篆的形体,“夫”移到“手”的右边了,而且也不太像“人”的形象。③是楷书的写法,它由小篆演变而成。可见“扶”字是一个会意字,若把它理解为“”形“夫”声的形声字那就错了。

 

 “扶”字的本义是“搀扶”,如《战国策·齐策四》:“扶老携幼。”由“搀扶”又能引申为“扶植”或“扶持”,如《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由此还可以引申为“扶助”、“支援”,如《战国策·宋卫策》:“扶梁伐赵。”也就是支援梁而攻打赵的意思。

 

在古典文学中,用“扶”字所组成的词很多,必须审慎地加以理解。比如我们读《汉书·霍光传》,其中有这样一句:“中孺(霍光的父亲)扶服叩头。”这个“扶服”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对假借字,“扶”应读为pú,“扶服”就是“匍匐”。上面那句话的原意是:中孺匍匐磕头。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夫、从攴或从夫、从又,左边是” (“就是”),有两臂两腿,最上部的一条横线是头上横插的簪子,右方是伸向人的一只大手,表示用手扶人走路之意,夫也兼表声。《说文》古文像一老人扶笻(手杖),右边像手持半个竹。小篆上承战国形体,移到的右边,而且也不太像的形象。隶书、楷书的写法由小篆演变而成。说文扶,左也。从手,夫声。”段玉裁注:“‘左’下曰:手相助也。”所释为引申义。本义是搀扶,扶持。《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引申为帮助,支持。战国策·宋卫策》:“若扶梁伐赵,以害赵国,则寡人不忍也。”高诱注:“扶,助也。”由扶持义,又引申为护送。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对被搀扶的人来说,就是有了依靠,故又引申为拄着,持着。汉贾山《至言》:“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又虚化为介词,表示方向,意为沿着、顺着。晋陶潜《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荆亚玲 蒋晓薇)


——李学勤《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