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谱和词牌,如何依谱填词,谈谈词里的平仄排列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2-19

词,又叫长短句,最早是为歌曲填词而生(不得不说古曲很高雅),而大多数作者都是根据普去填词,也有一些词人精通音律能够谱写曲子(自度曲),列如柳永、姜夔等人。其中姜夔的工尺谱还流传了下来。

到现在大多数的词谱已经在历史的河流中流失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在加上后来苏轼等人开始用诗填词,使得早先易懂的歌词开始慢慢的变得深奥,词也慢慢变得不能唱了(现在都是像诗一样朗诵),知道明朝有人开始制作带有平仄标注的词谱,成为后来的填词依据。今天我们填词多是参照清朝人的《钦定词谱》、《白香词谱》等。

相信大加都听老师说过词牌名是表明词谱的,其实更全面的说法是一个词牌会有好几个体,而每一个体的词谱都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词牌包含着多个词谱。例如《钦定词谱》中沁园春有7体,贺新郎有11体,摸鱼儿有9体。这个大家都了解了吧。

以满江红为例看看词里的平仄排列,岳飞《满江红》压的是入声韵,这个时候有人就会问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压入声韵,为什么读起来没有那么押韵呢?那就要说道古代汉语的声调和现代汉语声调的区别了。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也就是说在先到汉语中是没有入声这个声调的,现代汉语的每个声调都包含有入声。而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第一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声是仄声。

由于现代汉语声调的改变就导致有些词的变得不那么押韵了而已,只不过苏轼词中韵脚“物、月、发”等字今天读起来相互之间不押韵了,而岳飞词中的“歇、烈、月、切”恰好今天读起来还押韵。

满江红这个词牌共有14种体,其中还飞平韵和仄韵两类,最常见的是仄韵有13体之多,毕竟在古代汉语中仄声字是比较多的,13体中,柳永的词体93个字,杜衍的词体94个字。

先看看柳永的《满江红》,这一体是满江红的正体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岳飞的《满江红》就是柳永体。

姜夔的《满江红》,字数和柳永那一首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押平韵,压平声韵与压入声韵不同,压平声韵的词读起来就要缓和轻快的多,因为押入声韵的诗或者词,往往抒发一种沉郁悲凉的感情。小伙伴们自己填词的时候要注意哦。

词的对仗和格律诗的对仗不同, 常常有仄仄相对、平平相对的现象,而且也不避讳同字相对,甚至半对半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