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沧海一粟1951 2019-02-19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2017深秋出游掠影:汪氏小苑
  据在网上查看的有关资料,我们在扬州期间还游览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吴道台府,另一个是汪氏小苑,结果是:前者令我有些失望,后者令我感觉较好。
  吴道台府号称晚清扬州第一大官宅,建于清末民初的汪氏小苑被称为扬州保存最完整的盐商住宅之一。那天下午,我们游罢何园便依先近后远的走法,将吴道台府作为第一站。走进去游览,我觉得此处似乎难以满足我的寻古初衷。首先,这座官宅有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之嫌;其次,里面展出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吴家后人事迹的文字影音资料 。因此,我在此停留的时间不足20分钟。
  游汪氏小苑时,我的感觉顿时好了起来。有关资料称,汪氏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其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身临其境之后,我以为如此介绍还算妥帖。
  所谓汪氏小苑,实际上就是一座以小苑相辅的深宅大院 ,可谓扬州城里的“大宅门”,其对人们了解清末民初扬州的盐商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汪氏小苑的大门不饰雕琢,墙面也不加粉饰。如此低调,大约跟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有关。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图为主房三进延伸。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右厢住宅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厅前屋后辟“可栖”、“迎曦”、“小苑春深”等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住宅中间的小巷子称作“火巷”,据说是用来防盗防火的。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扬州城里的“大宅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