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在幽幽微暗的影调下,聚出一束温暖的光。透过玻璃看见茶室内的静谧与亲近,同时投射出室外冬日的萧冷与颓凉。强烈的对比,驱使我走进这间叫做“青竺”的茶室。
方正、内敛、安静,偌大的空间中摆放着几席桌椅,加之上面放置的潮州炉等器具,颇让人联想到茶馆里的人间烟火气息。
泡茶的老头儿会将大大小小的茶杯淋洗,泼开日日都会染尘的器物,使用的痕迹在时间的打磨下熠熠生辉。从炉子上的一壶水咕嘟咕嘟地慢炖开始,人心也慢吞吞地从一堆厚重积压的俗事中钻出。
当然,这是要足够有闲情的人才能发现的事情。
从桌旁走过,空气中冲出一丝凉意,微风拂过眼皮,湿漉寒凉,小小惊了我一下,这才发现藏着的一方露天小院儿。
枯山水造景,沙石洁净,勾勒云海,山石成岛,枯树庄重朴拙,又向前延伸出无尽虚无,于看似毫无生机的场景中保持永恒,展示着禅的哲学观念。
露台水滴,缓缓滴落又郑重晕开余波,在孱弱的光线下,伴随着水滴带来的时间感和空间留白带来的空旷感,让檐下的观者在幽玄、侘寂的氛围中感受到空无阔大又灵动的自由空间。

待得久了,人愈发清楚、愈寒冷,也需要到屋内沏一杯热茶,回缓几分。
泡什么茶来喝,又不仅仅是一个随口腹之欢的选择。想喝什么,精神自由的选择;合适喝什么,关照自己的健康;这个时节喝什么,与自然万物的关联。细致的询问自己感受的过程,恐怕是意识和潜意识和洽沟通的过程,从而让自身的情绪状态变得稳定与和谐。


选了一泡岩茶,在寒冷的冬日,从趋暖的动机来讲,这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沸水一冲,干茶融水荡漾出的烟火焙香,添了不少人间暖意。盖碗倒出,香气袭来穿过缭绕的茶雾恍恍惚惚看到人的皮相与性灵。


身侧木质的门廊开合,手扶推拉间,都会稳妥小心。这种小心不是惧怕,而是爱护,希望不破坏木头温润安静的本意。
轻轻地合上门,余光穿梭于黑夜中的缝隙之间,拢了拢厚重的外套,恍然知觉,浮生又过一日。

作者:拙不锦丨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