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否》播完了,“狼”来了

 昵称m5Gu5 2019-02-19

湖南卫视的开年大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已在日前收官。

在《知否》播出过程中,盛老爹引发了网友的热情讨论。网友还给盛紘取了很多昵称,比如“红狼”“土拨鼠”“宿管”,将他的表演进行了表情包传播,可见网友十分喜爱这个角色。

不过,本是威严家长却被观众看作欢乐源泉的待遇,可不是每个角色都有的。近日独舌采访了盛紘的扮演者——刘钧,他说:“观众喜欢并塑造好角色是我的初衷。”

盛老爹:这个反派不太坏

幽默这个东西,是刘钧做演员以来一直在追求的,他说自己不是一个搞笑的人。《知否》中的盛紘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士大夫。刘钧不喜欢盛紘这个人,觉得这个人很滑稽。

于是,他决定给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一些喜感的东西,这样反而达到嘲讽的效果,而且观众看起来也不会觉得那么干涩。

刘钧表示之前看过刘琳演的《父母爱情》,特别喜欢她演的德华。最早看《知否》剧本,他就想:如果能自己选一个大娘子,他会选刘琳。

“这次在《知否》中合作,我们俩一块儿演戏特别顺,因为即兴的东西重复一遍就会变味,很多大段的戏我俩基本上试一遍就过了,所以那种有趣的感觉可能会保留下来。不可否认,有些地方观众喜欢,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表演,而是跟剧情有关,是因为角色的行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盛紘的很多反应,在生活这个层面上,其实是夸张的,但这种夸张是有度的,不能太过。

“我从来不觉得演员存在什么突破,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的,每个人的复杂程度都要超过盛紘,只是我们很难有机会去呈现出来。

你说我是不是本色出演盛紘,我觉得又是,又不是。理解他之后,我会把自己身上的这种特性挖掘出来,加以扩大,就成了这个人物的了。

我觉得塑造一个跟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是不可能的。厉害的演员可能会把自己藏得更多一些,把其他的东西放大,这样的话,就会呈现出跟自己距离更远的角色。

演员创作角色,就像在做数学题。先做选择题,选择哪种方式,选择身上的哪些特性加以放大或者缩小;然后做加减法,前期我会做很多加法,赋予人物很多,等到拍戏呈现时,再做减法,减去不需要放大的东西。演戏无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加减法和选择题。

很多观众认为,跟明兰下棋那场戏中盛紘受到了很大触动,内心发生了很大改变。

刘钧表示:“生活没有一个界限分明的点,让一个人经历某件事后,彻底改变。价值观这种东西是很顽固的,盛紘也是如此。如果这个故事继续下去,你会发现盛紘以前的东西又回来了。”

“客观的来说,哪怕是我演了盛紘这个人,观众也喜欢这个人了,但我还是无法喜欢。我会一直对这种人抱有嘲弄的态度。”

刘钧说盛紘的一大特点是装傻充愣,怎么去表现呢,有时候反应要慢,但又不能完全停滞,形体没动,眼神在动,他其实是在那琢磨,这种小的细节随处可见。把这些细节固定好之后,整部戏贯穿下来,就成为了人物身上的一个特质。

“从人物关系上分析的话,他在老太太面前好像是毕恭毕敬的,实际上是在敷衍,内心很不耐烦;他对孩子轻易不管,如果要管,就一定得树立起威严;在两个娘子间,他左右逢源。像盛紘这样的中年男人,对家庭琐事是很烦的,但他不得不面对,家里人都逼着他表态,所以他只能表面上去应付。”

有一类反派,很强大,而且坏得很极致,但也有一类反派,不是很坏,但他身上有很多令人生厌的东西,这就比较难处理,就像盛老爹这样。

“人是很复杂的情感动物,演一个反派角色,并不是要把这个反派角色演得多么有魅力,而是让我们看清楚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能够让观众在有些方面理解他。拿盛紘举例,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一个中庸的人。”

“演戏不能直奔结果”

《知否》中,明兰出嫁后,盛家的戏份就没有那么满了。有一场戏是这样:盛家祖母的事情平息之后,盛老爹捡棋子的这场戏反响很大,引发了观众的反复猜想,这场戏里的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钧说,那场戏剧本上基本没有说类似“盛紘哭了”这样的话,创作空间蛮大的。

“我在想此时此刻,如果我是盛紘,被女儿撕破了脸皮,直接触到了我心里最不堪的那一层,应该是怎样的,那会羞愧到无地自容。但他仅仅是羞愧吗?这又涉及到这个人物的人设了。”

“你说他无情,他跟林小娘之间的情意又是真心流露的,你说他有真情,他最后又那么狠把她打死了;他惩罚孩子板着脸,但他事事都在为孩子的以后做打算。所以这么复杂的一个人物,明兰跟他说完这番话后,如果盛紘只传递出一个信息,悔恨或羞愧,选择任何一种方式痛哭流涕,都过于简单,结果都过于直白。”

于是刘钧设计了一个“在地上捡一个棋子,半天没够着”的动作。演完之后刘钧问导演怎么看,跟大部分观众一样,张开宙觉得,明兰这个孩子本是在盛紘的棋盘当中,可控制的,现在呢,已经失控了。

“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人生到了这一步,有种中年的五味杂陈,舍与得,想要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等等都有。”

捡棋子这个细节,类似于一个闲笔,看着跟剧情无关,没有也不会影响剧情的完整,但恰恰这种闲笔有可能会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刘钧觉得这种创作过程,是影视作品的一种魅力,不是说直接给出一个结论,而是留出很多阐释的可能。

《知否》中有一段戏,皇帝被自己的大臣逼哭了。

这是很特别的一段朝堂戏,很荒诞。那场戏里面关于盛紘大致只有一句话:“看着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盛紘诚惶诚恐。”

本来这场戏里没盛紘什么事,但无所事事又会特别尴尬。刘钧是这么演的,等到所有人都跪下后,盛紘才反应过来,下跪时一不小心把笏板丢了。那场戏,他的心思一直在笏板上。

“演盛紘的诚惶诚恐,如果就哆哆嗦嗦地站着,也可以,那也是完成。但这些小动作加进去之后,它的荒诞性一下就加重了。没想到导演会给我留着这个设计,还把它剪辑得很好。当导演理解你的表演时,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形容。”

知否?“红狼”之后,是《孤城闭》的范仲淹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正午出品的多部电视剧中,都有刘钧的面孔。

《北平无战事》是刘钧跟正午第一次合作,他在剧中饰演李宇清副官。观众最近一次在正午出品的戏中看到刘钧,就是《琅琊榜之风气长林》中的梁帝了。

刘钧说,能在《知否》演盛紘,是因为制片人侯鸿亮的推荐,那会儿导演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演员,侯鸿亮就跟张开宙导演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吧,你看《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的梁帝怎么样。”于是就有了“红狼”。

正午之后要上的电视剧《都挺好》和《尉官正年轻》里,刘钧也有友情出演。“作为演员能跟这么好的创作团队合作,我觉得这是我的运气。”正午新剧,同样以宋朝为背景的《孤城闭》一月开机了,刘钧在剧中饰演范仲淹。

“范仲淹,于我而言,是抬头仰望都看不到的一座山。”

刘钧表示自己很少演这种历史上有原型的人物。“长烟落日孤城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范仲淹,北宋的一个大文人,一个政治家。

他说:“范仲淹给后人树立的形象没有什么瑕疵,很完美,这样的人对于演员来讲是最可怕的。我现在已经扔下了范仲淹身上的标签,像完美、有高度等,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他只是一个把家国情怀放在心里边的人。但他跟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文人不同,他是入世的。当然现在说范仲淹有些为时过早,因为还正在拍,只能说自己正在摸索吧。”

五年前的刘钧大概没有想到,有天自己会因一个叫做“红狼”的配角走红。

刘钧感慨道,从入行到前些年,一直都是在演男一号,虽然没有特别火爆,但很平稳地在做这个职业。从前些年开始,突然之间就不一样了,而且自己的年龄也偏大了一些。

“我记得很清楚,好像是在13年左右,我拍完一部还是男一号的戏,拍完之后感觉一下变了,能接到的角色就是一些配角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挺好的,比较低谷的时候我收获了家庭和孩子,整个人的心态也得到了重新调整。”

“有时候特别用力,想把戏演好,没准儿掌握不好度,或者顾虑太多了,容易患得患失。但心态放平稳后来演这个人物,会发现,我现在就是这个人物,我生活在里边,好好享受这个过程,或许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文/毛毛王】


扫一扫更进一步接触影视行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