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教材《古代汉语》指瑕(一)

 昵称58817894 2019-02-19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是经典的古汉语教材,虽经多次修订和重印,但其中仍有诸多地方值得商榷。


今以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第32次印刷的《古代汉语》为例,粗略列举一下其中知识性问题,恳请方家指正。

     图1  《古代汉语》版权页

为了照顾其他版本的读者,本文在列举所要探讨内容的位置时,一般除了标注页码(第×页第×行或第×页注×等标注方式),还会添加括号指出文章名或者汉语常识的章节名。列举问题后,用“说明”的方式指出问题所在,以供探讨。

另,因引文较多,如无十分必要,行文中一般不添加引号。 

感谢网友“C组组长”供稿


1.第20页注17,第46页第6行

……在今四川东部云阳县、奉节县和巫山县一带。(《巫山、巫峡》)


说明:“云阳县、奉节县和巫山县”应归属重庆市。重庆在1997年被设为直辖市,且此类问题在第16页注释5、第17页注释12等处均给予了注意。


2.第30页注释7(第284页作为例句重复出现)

雁鹜行:像鹅和鸭子一样排成一行。(《蓝田县丞厅壁记》)

     图2  昂首挺胸的鹅


说明:鹅和鸭子一般比较纷乱,不会排成行。这里的“雁鹜”作状语;“行”不应理解为“行列”,而应理解为“走”“行进”。将“雁鹜行以进”理解为“像鹅一样昂趾高气昂,像鸭子一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更能表现“吏”的傲慢和对县丞的轻视。现实生活中,鹅在走路的时候,一般昂首挺胸,叫声高亢;(图2)鸭子走路的时候则需要左右摇摆来保持平衡。(图3、4)

图3  幼儿动画截图之一

     图4 幼儿动画截图之二

“雁鹜行”三字对整篇文章非常重要,作上述理解,可以形象表达出小“吏”对县丞的不屑,更深刻地反映县丞作为“二把手”的不幸和作者对朋友的同情。


3.第38页注释10

敞:高,用作使动,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庐山草堂记》)


说明:这里的“敞”应该理解为“宽阔,宽敞”。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把屋脊南面建造得“宽阔”“长缓”一些,以便接受更多的日照,应对严寒(祁寒),而不是将“屋脊南面盖得高些”。


山西、陕西的民居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在关中民谣“八大怪”中这样的情况被称为“房子半边盖”。(图5、6、7)

图5  山西民居

     图6 陕西民居

     图7  绘画中的民居


4.第86页倒数第11行

……有的寺庙也可以叫做(作)“宫”,如“雍和宫”。(《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范围的差异》中的“宫”字)


说明:一些宗教场所叫作“宫”的说法是对的。不但寺庙可以叫“宫”,一些道观或者民间信仰的场所,也有很多叫作宫,如“天后宫”等。但“雍和宫”被称作“宫”,却不是因为它是寺庙。雍和宫最初名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称“雍和宫”,1744年才改作寺庙。也就是说,雍和宫在成为寺庙之前就被称作“宫”了,与它是不是寺庙没有关系。(图8)

图8  雍和宫牌匾

5.第369页第11行

馘:ɡuó,割取所杀敌人耳朵。(《词的本义探求例·受》)


说明:“献俘授馘”的“馘”字在动词之后,应该作为名词,理解为“割下的敌人的左耳”。


6.第386页注释13

巴在今四川重庆北……(《谏逐客书》)

说明:重庆在1997年被设立为直辖市,不再归属四川省。


7.第395页第1行

石:这里指容量单位,一石相當於今之二斗。(《论贵粟疏》)


说明:石(dàn)作为量词,有下面两个主要的含义。

(1)重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2)容量单位。《说苑·辨物》:十斗为一石。

这里除了换算关系有误,容量单位“斗”在今天也很少用到,无法帮助读者理解“石”的含义。


8.第438页注13

随时抑扬:指对儒家学说任意增损窜改。(《艺文志·诸子略》)

说明:“抑扬”一词应理解为“褒贬”或者最好理解为偏正意义上的“贬抑”“贬损”。


9.第483页注22

卧而委之:……你可以躺着治理淮阳。(《封建论》)


说明:这里的“卧”和“委”应该另作别的理解。卧,从人臣,取其伏也。本义是“人伏在几案上休息”,译为“躺着”不妥。(本书第225页注12,即将“卧”理解为“靠在几案上”。)委,理解为“任凭”“顺从”或者更为妥当。


10.第494页注释7

金城汤池:铁打的城墙,滚烫的护城河。(《〈读史方舆纪要〉总叙》)


说明:金和汤在这里都是名词,分别修饰名词城和池,在理解时应突出汤字“热水”的含义。金城汤池用来形容城池坚固、安全,应理解为金属铸造的城墙,流着热水或沸水的护城河。


11.第504页注释5

……万历时的宰相。(《原臣》)


说明:明朝不设宰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后来设置了类似秘书班子的内阁来帮助皇帝管理各机构。其中内阁首辅,其职位、权限相当于宰相。


12.第523页第8、9行

……例如九卿是中(zhòng,满)二千石,刺史、太守等是二千石,县令是六百石到千石……(《古代的职官》)


说明:这里出现了“中二千石”和“二千石”两种说法,前面的“中”字用括号添加了说明,而对“二千石”的这种情况没有说明,一般读者还是很难理解其含义。实际上“中二千石”是实打实的二千石,而“二千石”被打了折扣,一般只有一千六百石。


13.第525页地图

地图中左下角线段比例尺。(《古代的地理》)


说明:此地图中线段长度明显不是单位长度(1厘米),不利于线段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的换算和地图中地点的标注、计量等。


14.第632页注12

远:使动用法,使……远。(《齐桓晋文之事》)


说明:“是以君子远庖厨”中的“远”理解为一般的动词似更通顺,即远离、避开的意思。


15.第633页注17

折枝:按摩肢体。(《齐桓晋文之事》)


说明:这里采用的是赵岐的理解(赵岐认为“折枝,案摩”),而朱熹认为“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这两种理解,好像朱熹的更为合理,“为老年人折个树枝(作为拐杖或其他什么帮助)”。此外,由“折腰”一词而言,将“折枝”理解为“躬身施礼”也未尝不可。


16.第754页注释7

吹涝:指鱼类吐水。(《登大雷岸与妹书》)


说明:“吹涝”前后的词汇为“浴雨”“排风”“弄翮”,均非常激昂,有张力。而将“吹涝”理解为“鱼类吐水”则稍显阴柔,与前后意象相违。


至于怎么理解“吹涝”一词,或者可以从唐代诗人宋昱《樟亭观涛》中的几句诗得到启发。宋昱诗“激流起平地,吹涝上侵空,翕辟乾坤异,盈虚日月同”中的气韵,与“浴雨排风,吹涝弄翮”比较接近,可以合理借鉴。


17.第972页倒数第3、4行

……天宝四年……(《梦游天姥吟留别》)


说明: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改“年”为“载”,一直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才又改“载”称“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历史中不存在“天宝四年”之说。


18.第978页第5、6行

……今湖北襄樊市……(《北征》)

说明:襄樊市于2010年改为襄阳市。


19.第997页注释5

……在今河北易州市境内。(《雁门太守行》)

说明:在政区地理上,未有过“易州市”,这里应该是“易县”。


20.第1009页倒数第8行

虚心:梧桐树干中心比较疏松……(《孤桐》)

说明:这里的“虚心”并不是“树干中心比较疏松”,而是说梧桐树树干是中空(虚)的。梧桐树和大多树种一样,其芯材要比边材质致密,只不过树干的中心是中空的。不但梧桐树的树干是中空的,其树枝和叶柄,也都是中空的。(图9、10)

图9  梧桐树中空的叶柄

图10  梧桐树中空的树枝


感谢网友“C组组长”供稿


中文编辑校对网,创办于2000年,是国内一流的语言文字应用类网站,倡导“编辑从校对做起,校对向编辑学习”出版工作理念,旨在团结全国优秀编辑校对,分析各出版物中常见错字病句,规范版面语言,提高文字质量。


END


中文编辑校对网

全心全意服务编校

联系主编QQ或微信8265402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