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王铎是这么学《圣教序》的!

 梦之谷居士 2019-02-19

明 王铎 水墨山水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总要有一些时间,要留给自己,

读读书,听听史,长长见识。



王铎临《圣教》与《集王圣教》之比堪

文/王 垚



1、“宀”的写法


其一,如图 1,“控”字右边“宀”第二笔与第三笔的连接,《圣教序》中,点画收笔轻提,与横画顺势自然连接,发力点则在这一点及横钩处,横画的起笔和运行中是没有发力点的,横钩也是与横画顺势连接;而在王铎所临的作品中,第二笔点与第三笔横的起笔处都有发力,而横画与钩相连处则笔锋上顶,再发力重按向下钩出,是典型的唐楷笔法。


▲图1


其二,晋人写字,笔势较长,如图 2,“宣”字第二笔与第三笔,不论是点画的形态、弧度,还是连接方式,都体现了笔势的摆动、回转,而王铎所临,从单个的点画形态以及连接上,都是简单的“取直”,从而笔势便不及原帖开张,直曲的变化亦不明显。换句话说,笔势、节奏的短促,是王铎的特点,即直线的运用较多,而《圣教序》中直与曲互相呼应,正所谓“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便是如此。


▲图2


2、直线的运用


2.1 单个点画。如图 3,“下”字的三个笔画,与原帖相比都略直;另外,我们在按照原帖书写时,由于魏晋时期的字普遍较小,所以书写时多用手指和手腕,根据书写经验可知,在写小字时,由于支点在手腕,根据手的生理特征,再加上笔势的连贯和“绞转”的运用,点画会自然出现倾斜和弧曲的形态。而晚明时期盛行高堂大轴,书家多善大字,尤其王铎。因此,会将大字的书写习惯带入小字的书写,再加上受到唐楷,特别是颜体的影响,点画的形态便多一些“直来直往”。


▲图3


2.2 牵丝。行草书中,牵丝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唐以前的草书,牵丝较少,“使转”大多是在空中完成。唐以后开始有了连绵大草,牵丝增加,“使转”实实在在的落在了纸面上。


▲图4


其一,如图 4,“湍”字右边部分,“山”最后一笔与“而”的连接呈弧曲形态,“而”字横与竖的连接也有弧曲的波动,即笔势圆转、开张,而王铎皆取直、短之势;其二,如图 5,“序”字第二笔与第三笔的连接,《圣教序》中,横画末端以收笔向上翻折的方式与第三笔连接,而王铎在此处无翻转动作,横画末端向下折笔,也是取直、短之势。


▲图5


3、转折的方式


晋人书,转折处用笔多是顺势而下,较圆转;而王铎受唐楷影响,转折处多习惯发力,用笔较重,从而方笔较多。其一,如图 6“扵”字右边部分的几个转折,都是顺势而下,而王铎则每个点画的起收笔都有节奏点,就如唐楷中的用笔;其二,如图 7,“拨”字“扌”钩与提的连接,原帖中也是顺势相连,而王铎的字是钩出后顶笔发力再向上提。

▲图6


▲图7


4、字外发力点


所谓“字外的发力点”,是我们想象的一个点,但这个点并非凭空想象,我们将《圣教序》中的每个字都框在一个长方形中,在右上角或偏右上的位置,便有这样的一个点,如图8,我们将“昏”字框起,在右上角找到一个点,以此为中心向左下方向可以引出三条弧线,这三条线是由点画的走势、欹侧的角度连接而成的。


▲图8


值得注意的是下面的“日”部,王铎所临比较平正的,而《圣教序》中是向左倚侧的,且“日”外部框架的书写也是由右上角这一点而生发。由于是右手书写,所以必然要以这一点发力,故所有点画都由此而发,正是这一点细小的变化,印证了“势如斜而反直”。而王铎所临,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点”,字形平正了许多。


▲图9


又如图9,“书”字,将每个横延长,在字外便找到一个交点,这个点便是“字外发力点”,每一个横画都不是平行的,而是越来越向右上倾斜,而下面的“曰”部最后一点向右下方点出,又将整个字拉回平正,而这种“平正”已经不是真正的“平正”,而是“势如斜而反直”。王铎所临并不能找到这样的规律。



魏晋草书,点画的边缘线是由一些复杂的曲线和折线组成,曲线婉转遒美,折线刚劲挺拔,加上点画饱满,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晋人笔法”。这种丰富性,立体感都得之于笔毫锥面的频频变动,它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富有强烈的立体感。这是绞转产生的硕果。



《集王圣教》中不论是单个的点画,还是牵丝,都有这种绞转带来的细微变化。当行草书发展到唐朝以后,书家写字往往受到楷书的影响很大,都会强调起笔和收笔,“提按”的笔法逐渐取代“绞转”,而“提按”对于“绞转”来说,是一种简化。




因此,唐代以后各个时期的行草书,都受到了“提按”的影响,节奏点往往就是一个点画的起笔和收笔,几乎每笔都实实在在落在纸上,这样,笔势也就跟着改变,字外的想象空间也变少了。这就与魏晋时期不同,晋人写字凌空取势,往往节奏点会放在字外,或是在点画的运行过程中,而不是真正落在纸面上那些实实在在的点画中。



▲王铎《临圣教序轴》(141X63CM,绢本,1626年作)



文章刊自《华章》 2013年34期

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