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母亲自述: 我家孩子从2017年11月开始眨眼,我以为用眼过度就带他到儿童医院眼科,当时确诊是过敏性结膜炎,开始用各种眼药水,两周后不眨眼了。接着2018年孩子开学的时候,开始连续出现眨眼,在治疗中,发现眼药水也没有让他的眼睛好转,我们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抽动症。 当确诊是抽动症时,我的眼泪掉了下来,因为感觉怎么他的病没完没了,一个还没好另一个又出现了。 孩子是过敏体质,从小哮喘、鼻炎都很厉害,全家人24小时小心看护,仍然每个月生病,一病三周。哮喘、鼻炎这些长期折磨我们的毛病还在漫长的治疗中,现在又来了抽动症,我们全家都陷入了焦虑。 眨眼睛一般都发生于抽动症的初期。38%-59%的患儿以眨眼为首发症状,家长也不会特别在意,以为是习惯性的一些“小动作”而疏忽,也就导致了抽动症病情后续的问题,进一步的引发孩子其他部位的无意识抽动,如皱额、歪嘴、耸肩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改变。有的孩子同时有发出怪声,甚至骂人,说脏话,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尤其在开学、考试等孩子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孩子各种压力大,发病也更为严重。 多动症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早期治疗: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及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发现幼儿园或低年级小学生有行为异常时,就应该进行干预和治疗。如果等孩子的各种症状明显,危害严重时再治疗的话,治疗效果就明显下降。 2)综合治疗:要求家长、老师、医生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最大的疗效。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常常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经颅磁治疗、药物治疗或家长培训等方法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以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规范治疗:根据中国《儿童多动症防治指南》选用各种方法进行规范治疗,要重视药物治疗的作用。如果多动症的症状明显,已影响了患儿的各种功能,就应该尽早采用药物治疗,延迟或放弃药物治疗都会影响治疗的总体效果。 4)长期治疗:多动症的症状可以长期存在,甚至持续终身,其各种负面的影响也长期存在,因此,治疗也应是长期的,常常需要治疗数年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