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德短板亟须补

 汐钰文艺范 2019-02-19

  去年年底,吉林某小学一小学生因爷爷去世请假,返校后遭老师批评:“爷爷死了你回去能干什么?你一小孩,是能回去烧纸还是能回去刨坑?”该学生还被老师叫到教室外罚站。当地教育局就此事已展开调查。

  该新闻一出,网民们都批评这老师“太缺德”“不是人”。涉事老师说话不过脑子,实在令人惊诧。这不是一位人民教师应该说的话!更让我想不通的是,涉事学校在没调查清楚之前首先予以否认,不相信他们学校的老师存在言语攻击和体罚学生的行为。况且,孩子家长已接到该涉事老师的道歉,似乎已是“不打自招”。真真假假,让人难辨。

  在我国传统伦理中,亲人的葬礼是个大事。爷爷逝去,孙子必定不能缺席,这是我们的公序良俗,普通人都懂的道理,老师更应该懂。我以为,作为老师对孩子最起码得用温暖的话予以安慰。如果这位老师真用冰冷嘲弄的口气对待孩子,可怜的孩子感受到的必是轻蔑甚至侮辱,老师的“雷人之语”可能要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该老师除了冰冷无情,不仁不义外,还得加上个“不懂人事”,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四六不懂”。

  涉事学校不相信他们学校的老师存在言语攻击和体罚学生的行为,声称“我们学校是公办学校,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李老师是我校的教务主任,对学校的规定非常清楚。”没错,近年来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但我们讲的师德师风,往往是“高大上”的高调与口号:比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的“志存高远”“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等,如此“高标准、严要求”,仅仅停留在“提倡而已”的表层,缺乏可操作性,也就难有规范的效果。而一些具体可见的、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细节与伦理规范,却常常省略掉,比如我们常常热衷于大张旗鼓号召学生“为妈妈洗脚”“给父母下跪”等这些看上去充满亲情的事例,却不屑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温暖施教。

  学生因爷爷去世而请假,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学校及老师的处理方式,在网络上引起非议。这暴露了时下某些地方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短板,当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