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同是清廉官员,为什么李绂能求情成功,张廷璐被腰斩?

 恬淡闲适 2019-02-19

张廷璐死于科场舞弊案,而李绂因为在新政试行敏感时期'结党'而被降罪。这两个大案细细追究起来牵扯甚广,也有诸多诡异之处。面对众官员的求情,雍正最终饶过李绂一命,却要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围观张廷璐腰斩,杀鸡儆猴,雍正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呢?

案情性质不同

科场舞弊案发生在雍正刚刚登基之时。雍正虽然夺嫡成功,却难有掌控大局的实力。朝中胤禩和胤禵的势力尚在;隆科虽然支持雍正即位,却不是雍正的心腹。雍正急于开科取士组建自己的团队,他对这一场科举是非常重视的。

雍正为了选拔好人才为自己所用,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眼线,和十三爷早就商定好了前三甲的人选,避免其他势力的渗入。在开榜之前,头三甲遇到了一位神秘的道士,他竟然能猜出他们三位就是这次恩科的前三名。这名道士后来还出现过一次,乔引娣辞别雍正之时,提到贾世芳道士给雍正开药,说明这个道士一直就是雍正身边的人。

科场舞弊案的出现,雍正深怕毁了自己的如意算盘,前三甲如果不是自己一手捧上去的寒门学子,反而会给他带来无穷的麻烦。就如雍正所说,张廷璐贪的不是钱,而是名,他夹带几个人,破坏的是整个科举制度。说白了,张廷璐就是替弘时送人情,收买一波新生血液为己所用。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

李绂犯了什么罪呢?彼时雍正为两件事情而苦恼,一是他后悔杀了年羹尧,二是田文镜试行新政遭到清流反对。雍正真正能用得上的人并不多,当他发现弹劾年羹尧的和'倒田'的那些官员们竟然是同一批人,以李绂、谢济世、陆生楠为首,他立刻就想到了朋党。清流一派被雍正认定是抗拒新政,反对皇权的人,杀三人,正是要清算朝中的这股势力。

两人背后的势力不同

张廷璐的悲剧就在于他始终达不到张廷玉的境界,即便张廷玉多次提醒,他还是让自己陷入党争的旋涡之中,不得不死。

张廷璐背后的人是弘时,又牵扯到八爷一派。胤禩推举张廷璐作主考官的时候是有两方面考虑的,他知晓雍正对这次恩科的重视,推举张廷璐,实则在向张廷玉伸出橄榄枝。而张廷玉明显是不领情的,八爷就希望这场科举能搞出些乱子,张廷璐一旦受罚,雍正和张廷玉君臣离心。

所以科场真的出事的时候,胤禩是很兴奋的,立刻去监狱看张廷璐。没想到还正让他挖出一个大瓜,这背后的主谋竟然是弘时。对于胤禩来说,弘时比张廷璐有用多了,他将此事压了下来,并且以此作为把柄威逼利诱弘时。

而作为一朝宰相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的身份本身就比较敏感。在老八推举张廷璐作为主考官的时候,雍正多少已经留了心。幸而张廷玉立刻推举李绂,一方面撇清自己,一方面也是希望李绂能代替自己看着些弟弟。此前张廷玉看见张廷璐和弘时在一起交谈之时,已经感觉到了危机的来临。

张廷璐一人牵扯到三个派系,他活着,必然成为别人对付雍正的棋子。而李绂却不同,李绂背后就是清流一派,老三胤祉勉强算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大约这些人也曾在老三手下参与编书,政务之上受过老三的提点。对于雍正来说,老三胤祉并不构成威胁。老三一直力求自保,每每李绂来求老三出面时,老三头一句话都是骂他好管闲事。

清流一派开口闭口都是国家百姓,平时作风也是清廉严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团对雍正进行道德绑架,在新政实行期间只看到自己的个人得失,雍正是极其痛恨又无可奈何。雍正杀李绂时早早准备了赦诏,但迟迟不拿出来,他在等老三胤祉放出话来,放弃爵位和特权,求得李绂一条命;也在等宝亲王出面,卖给他一个人情。

两案都已达到雍正目的

开科取士,虽然中途出了波折,但是雍正的目的达到了。

杀张廷璐和诺敏,震慑百官,敲打了隆科多和老八。而雍正对早早认定的恩科前三甲,无论是为内定状元王文昭掌灯,还是特诏亲赐刘墨林探花,都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后来这两个人果然一心一意辅佐雍正,一个在八王议政之上仗义执言,一个为救弘历英勇牺牲。

至于李绂一案,李绂砍头台上走一遭,老三胤祉狼狈祈求,清流一派看到精神领袖如此难堪,将来自然会收敛许多。此事之后,坊间传闻宝亲王仗义救李绂之事,为宝亲王收买了一波人心,雍正也希望弘历此后能够得到清流的协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