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辛弃疾《清平乐》: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gudian386 2019-02-19

【本期海报】

【文稿】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啊,有个题目叫《村居》,写的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写作的时间呢,大概是在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前后,也就是公元1187年前后。


这首词其实内容非常简单。“茅檐低小”,茅草屋特别地矮小;“溪上青青草”,在茅屋的旁边,有一条小溪,匆匆地流过。在溪水的旁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你看,一共只有九个字,交代了好几件事:有一座小茅屋,还有一条小溪流,溪流边上有青草……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恬淡地、非常朴素地乡村场景。这是景,景里边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这里边的人,谁最先出场呢?


“醉里吴音相媚好”作者此时此地写的是江西上饶一带风光,所以这吴音呢,就泛指江西,包括安徽,也包括甚至现在江浙一带的口音,所以叫“吴音”,其实就是南方口音。因为辛弃疾本人是北方人,所以他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啊。“白发谁家翁媪?”这“翁媪”是什么呢?——老头、老太太。白头发的老头、老太太。“谁家翁媪”其实不是问他们是谁家的,而是说白发人家翁媪。


换句话说,这茅草屋的主人是谁呢?是白头发的老头和老太太这一对。他们俩在干嘛呢?他们俩坐在一块,亲亲热热的在喝酒!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为什么说聊着天呢?因为吴音呐,吴侬软语,说得好着呢!喝得有点微醉,已有点微醺。为什么说相媚好呢?这一个媚字啊,那有讲究了。看来这对老夫妻感情特别地好,非常地亲密,也非常地惬意。一对老夫妻的这个幸福生活,给我们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出来。这是一种缓慢的、亲密的,不经意之间就秀恩爱的生活。


这在作者看来,应该是乡村生活真谛的一部分。就像那歌上唱的,是吧,他们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彼此一起慢慢变老啊!就像这对老夫妻一样,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了,但是还可以彼此之间喝点酒,聊点天,还能一块“媚好”,活得就跟年轻的时候一样,看来对对方啊,都是非常地关注,都好像是对方心中的宝一样。不就有那么一首歌唱的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看来,这“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对白发老夫妻给辛弃疾、给咱们的词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老夫妻两个登场了,接下来啊是孩儿们登场了。幸福的时光,不光是老两口秀恩爱,还来自于平静地、稳定地、安宁地生活的节奏。老大首先登场,谁让你是老大呢,肯定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啊,“大儿锄豆溪东”,在溪水的东边那块豆地里,种的全是豆子。在那正除草,老大干的是核心工作啊——吃饭的问题!你不把这草除干净了,这豆子长不好,影响了收成,吃饭就是有问题。“中儿正织鸡笼”老二呢,年纪稍微小一些,你要到地里干这粗活、农活,有点够呛。爱做点手工劳动啊,所以在家里头啊编编鸡笼子。


老大、老二甭管谁干的重,谁干得轻,好歹都在干活呢,只有一位没干活,谁啊?——老夭!三儿子最小,“最喜小儿亡赖”,你注意,作者用了个“最喜”,没用最讨厌啊、最无理……没有,但是“最喜小儿亡赖”,最可爱的、最可人疼的,是他们家那老小。这“亡赖”啊,不是泼皮的意思,而是顽皮的意思,是一种爱称。


最可爱的就是他们家那老三啊,“溪头卧剥莲蓬”。一个人躺在那,在溪水边的青草地上,正在那剥莲蓬吃呢!唉,他不但不干活,他就知道吃,他为什么只知道吃啊?因为他小啊,他还不知道要干活。所以呢,这老三的身上啊,全都是那种非常有趣味的、非常顽皮的、非常天真的,那种孩童形象。这一个“卧”字、这一个“亡赖”、和这一个“喜”字,还有一个“剥莲蓬”,连缀到一起,就把一个小孩那种天真烂漫的劲,给我们完全刻画了出来。


你看看,白头发的老夫妻秀恩爱,老大、老二呢在劳动,老三在玩耍,这就是乡村生活的节奏,这就是乡村生活的内容,这也是乡村生活的幸福之处啊!那么辛弃疾在这儿,使用了白描的手法,不像他别的词里使用那么多的繁词丽句,比如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你想想,珠光宝气,火树银花呀,没有纯粹的白描。


可是在乡村词里头,他却改换了一个形象,改换了一种手法,把这一家五口的生活的画面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大手笔。尤其神奇的,你注意啊,这首词,拢共也没多少字,可是光这溪水的“溪”,就重复出现了三回:“溪上青青草”“锄豆溪东”“溪头卧拨莲蓬”,为什么呀?因为啊,这全家就靠这溪水过活呢!难道不是吗?这老夭啊,在溪头玩耍,老大在溪水东边的田里干活,就是他们家都坐落在溪水的旁边。


所以我们说啊,这个“溪”字啊,使得全部的画面布局很紧凑,而不是散点的。按理说,这里边是吧,写了这么多人、物,一不小心就容易散,就不集中。但这没有,画面还是很紧凑的。所以溪水的“溪”连着三次使用,在全词结构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连缀的过程。


这首词啊,在咱们的中学课本里边也有。大家被这一对老夫妻,还有这三个可爱的孩子给吸引了。觉得这写的实在太好了,你瞧,人家这个一生生三个孩子,各有分工。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这个词写大儿如何如何,中儿如何如何,小儿如何如何,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当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叙事的模式。


在汉乐府诗当中,有一首诗叫《长安有狭斜行》其中有这么几句,也是说到一个家庭。当然了这个家庭跟刚才辛弃疾描写的不太一样,辛弃疾这写的是农家,人家这个《长安有狭斜行》写的是什么呀?写的是富贵之家。“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啊,这大儿子啊,官做得太大了,是吧?月分两千石;这二儿子虽然官没老大大,但他也是举孝廉;就是老小没有官职。


说完这三个儿子,说他们的媳妇“大妇织绮纻,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丈夫且徐徐,调弦讵未央。”什么意思啊?大嫂、二嫂都在纺织,只有这个最小的小媳妇呢,在高堂上弹琴,陪着长辈打发时间。跟它相似的呢,还有一首诗叫《相逢行》,意思差不多,也是:“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啊,总而言之,在汉代乐府诗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叙事的方式,描写家庭生活的一种叙事方式。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辛弃疾写的这个农家生活,他也许真的就是三个儿子,可是也并不排除“三”这种方式的表示,他是言其多呀,他不一定是只有三个,但是用这有层次的二、三子或者三个媳妇的表述,能够让这诗啊,显得特别地有条理,显得层次比较丰富。


而且你注意啊,我们认真总结一下,你会发现,凡是出现这三个人的时候,都特别有意思。一般安排到前两个都是干活,而且干的是正经活,跟家里的生计有关。你看大媳妇和二媳妇都在纺织,只有小媳妇从事的是高雅的艺术活动,往往是最后那个三儿,跟前面那老大、老二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整首诗的情感,往往倾向和汇聚在那个最小的孩子的身上,采取的是欲扬先抑的方法。


所以我们说啊,辛弃疾的这首《村居》,上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乡村的景象,下片呢,充分地吸收了汉乐府以来的、诗词的这样一个传统,并且能够跟乡村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画出既很生动有趣,同时又很温馨安逸的这样一种乡村生活。辛弃疾写乡村词,真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的确大大地发扬了苏东坡以来所奠定的乡村词的创作的格局。所以我们说啊,辛弃疾对于词的体制和题材的贡献不可不谓巨大,当得起词坛上的巨擘、词史发展当中关键性、历史性的人物。


【拓展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二、诗文解析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三、引用诗句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安有狭斜行》曹勋

长安有狭斜,狭斜难方轨。
道逢两青衣,问君住何里。
我家铜驼陌,高阁通朱邸。
长子爵通侯,次子联端揆。
小子事游侠,倜傥卑豪贵。
三子俱入门,轩车罗甲第。
三子俱升堂,光彩动阶陛。
大妇理珍裘,中妇曳云帔。
小妇弄笙簧,明妆拥歌妓。
丈人幸留连,雅舞扬清吹。


《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康震书法】


【互动问题】

词中的一家人温馨安逸的农家生活画面令人向往,诗友们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呢,有多久没有体验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