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欢写诗歌,可就是写不好,其中肯定有很多技巧,是我们这些喜欢诗歌的人,还不知道怎么掌握的。常常听到有人赞誉一首好诗歌,说,这首诗歌张力不错,张力是什么,有人说是满张的弓,看似静止不动,却饱含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非常点赞这句话,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那如何积聚文字的能量和力度,这就需要诗的语言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其中具备给文字赋予多感性的能力,就是写诗歌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手法。 ![]() 多感性是什么?诗的语言本身就蕴含着形状声音色彩温度味道的特质,心理学家说,它们是能互相转化,互相移借,互相沟通的,也就是诗歌写作里讲的通感。 学会通感技巧,能让诗歌变得丰富而独特,最容易得到看的人一声赞叹,诗意满满啊! 通感手法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诗人荷马,在《荷马史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树上的知了泼泻下来百合花似的声音。什么是百合花似的声音,这就是通感手法,把听觉的知了声音转化成了视觉,鲜艳的百合花。从两个感觉领域一齐激发读者的感应力。 ![]() 请看这些通感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女歌手,唱一曲像指甲燃料那样颜色的歌吧! 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 忽然,我捏紧右拳,狠狠地击在左掌中,啪的一声,好空寂的旷野呀! 那一条小牛哞地叫了一声,清脆地,像青草一样青。 那里,土地发酵了,正酿着欢乐和歌曲。 道路咀嚼着汽车喇叭的芳香。 歌声像草叶上的露珠滚圆。 山歌从河边升起。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歌声象一片音乐的湖。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歌声象一片音乐的湖。 每条胡同都伸开温暖的臂膀。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从你的笔下,竟溶出了淙淙的水声! 春风又绿江南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