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距拍摄要怎么控制焦平面?有哪些技巧?

 索华宁 2019-02-19


(微距镜头最近端拍摄距离下所形成的景深“焦平面”
,薄如纸片)

题主所说的微距拍摄的“焦平面”指的应是微距镜头的在微拍段的窄浅景深。

百微镜头微拍段在最近端0.31m至最远端0.48m之间。

微距摄影的关键所在,就是处理好被摄主体所处的“焦平面”与镜头(焦平面)的平行一致。是拍摄者依据不同微拍被摄主体做出突出主体特征的取舍过程。

镜头焦平面在相机顶端的标识

(1)主体为静物,如花卉等。用上脚架等支撑物,耐心调整拍摄平面,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2)主体为活体。许多(微拍)情况下,相机用上三脚架会影响现场拍摄的灵活性。因而,在多数的微拍活体时,主张还是以手持相机动态的随主体平面的变化而改变拍摄角度,以随时保持“二平面”的平行拍摄(至少独脚架也比三脚架来的灵活许多)。

(3)微拍最近端“焦平面”下拍摄,镜头对焦模式设为手动。对焦只需靠前后微移就容易完成。一来快速简便,二来也可避免近距离微拍时镜头对焦不畅,错过拍摄时机。

(4)快门的设置。以拍摄环境和拍摄主体而决定安全快门。拍摄环境主要是指拍摄时微风的大小。而有些活体昆虫(如蝴蝶时常伸缩的口器)会有些带有一定速度的活动,需要相应的安全快门清晰拍下。好在现今的单反大多高感IS0能提供一定的安全高快门。

蝴蝶吮花时吞吐的口器

1,几种常见蝴蝶的拍摄。蝴蝶的拍摄,需要关注的是蝴蝶的眼睛,翅膀和触须三者尽可能的同处在同一“焦平面”上,以期较完整的达到拍摄目的。

(1)小灰蝶的拍摄。小灰蝶是常见蝴蝶中体型较小的。停棲时翅膀也多是合拢直立。是最容易在微拍“焦平面”中完整拍摄的蝶。

停棲在手指背上的三星双尾燕蝶

小灰蝶多数不畏人,吮花停棲时间较长,相对的可以耐心选择拍摄时机。

棋石小灰蝶

夏天的味道(小灰蝶的触须)

(2)弄蝶的拍摄。弄蝶体型的大小多数与小灰蝶相近。大多也不畏惧人。但弄蝶停棲时四片翅膀多是两两直立两两平伸呈“立体状”。如下图(手机相机中的弄蝶)。因而,要清晰微拍弄蝶的“立体”全貌,需要保持一定的微拍距离的。

与其它蝴蝶不同,弄蝶的弯钩状触须与大眼睛是其特色。因而,近距离微拍处于“焦平面”的弄蝶触须与眼睛,却可显出弄蝶另一番“虎虎生风”气场。


(3)粉蝶的拍摄。应该是最最常见的蝴蝶。体型大小介于小灰蝶弄蝶和蛱蝶之间。喜欢吮花,虽敏感性略强于小灰蝶和弄蝶,但也是容易拍的。许多时候微拍距离处在微拍端的中远端。


菜粉蝶(百微


黄粉蝶(手机相机)

(4)蛱蝶。体型属于中大型蝴蝶。种类多,色彩多样,敏感性较强。停棲时4支翅膀常不停的张合抖动。这倒也给了拍摄翅膀完全张开后的机会了。只是许多情况下,蛱蝶的拍摄己超出了微拍范围了。孔雀蛱蝶(百微)石墙蝶也叫丝巾蝶(百微)
黄三线蝶(百微)

而有些蛱蝶因形体大和敏感性强,得用中长焦来拍摄了。
甲仙绿蛱蝶(200mm)

(5)凤蝶。是蝴蝶中体型最大的蝶。除了特写,拍凤蝶的全貌似乎已经不是微距摄影的范围了。许多时候得用长焦来拍啰。
2,其它昆虫的微距拍摄。都说“一通百通”。其它昆虫的微距拍摄也是根据取舍的需求不同控制调整微拍的“焦平面”。
狭长前锹甲(百微)
构月天蛾幼虫(百微)

齿缘剌猎椿象(百微)

卷叶象鼻虫(百微)

角蝉(百微)

蛱蝶幼虫(百微)

盾天蛾(百微)

银带三尾小灰蝶(百微)

时常的听影友说:近距离拍摄会惊扰被摄主体。其实,有许多的昆虫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么容易被惊扰。也许,心平气和,耐心静心的拍摄,是拍摄者接近被摄主体的好方法。

(原创图文,实拍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