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所说的微距拍摄的“焦平面”指的应是微距镜头的在微拍段的窄浅景深。 微距摄影的关键所在,就是处理好被摄主体所处的“焦平面”与镜头(焦平面)的平行一致。是拍摄者依据不同微拍被摄主体做出突出主体特征的取舍过程。 (1)主体为静物,如花卉等。用上脚架等支撑物,耐心调整拍摄平面,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4)快门的设置。以拍摄环境和拍摄主体而决定安全快门。拍摄环境主要是指拍摄时微风的大小。而有些活体昆虫(如蝴蝶时常伸缩的口器)会有些带有一定速度的活动,需要相应的安全快门清晰拍下。好在现今的单反大多高感IS0能提供一定的安全高快门。 1,几种常见蝴蝶的拍摄。蝴蝶的拍摄,需要关注的是蝴蝶的眼睛,翅膀和触须三者尽可能的同处在同一“焦平面”上,以期较完整的达到拍摄目的。 (1)小灰蝶的拍摄。小灰蝶是常见蝴蝶中体型较小的。停棲时翅膀也多是合拢直立。是最容易在微拍“焦平面”中完整拍摄的蝶。 小灰蝶多数不畏人,吮花停棲时间较长,相对的可以耐心选择拍摄时机。 (2)弄蝶的拍摄。弄蝶体型的大小多数与小灰蝶相近。大多也不畏惧人。但弄蝶停棲时四片翅膀多是两两直立两两平伸呈“立体状”。如下图(手机相机中的弄蝶)。因而,要清晰微拍弄蝶的“立体”全貌,需要保持一定的微拍距离的。 (3)粉蝶的拍摄。应该是最最常见的蝴蝶。体型大小介于小灰蝶弄蝶和蛱蝶之间。喜欢吮花,虽敏感性略强于小灰蝶和弄蝶,但也是容易拍的。许多时候微拍距离处在微拍端的中远端。 (4)蛱蝶。体型属于中大型蝴蝶。种类多,色彩多样,敏感性较强。停棲时4支翅膀常不停的张合抖动。这倒也给了拍摄翅膀完全张开后的机会了。只是许多情况下,蛱蝶的拍摄己超出了微拍范围了。 而有些蛱蝶因形体大和敏感性强,得用中长焦来拍摄了。 (5)凤蝶。是蝴蝶中体型最大的蝶。除了特写,拍凤蝶的全貌似乎已经不是微距摄影的范围了。许多时候得用长焦来拍啰。 时常的听影友说:近距离拍摄会惊扰被摄主体。其实,有许多的昆虫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那么容易被惊扰。也许,心平气和,耐心静心的拍摄,是拍摄者接近被摄主体的好方法。 (原创图文,实拍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