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 核聚老师您好。在学习的时间过程中,我或者是从文章中,或者是从小说中,读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他能对学习产生一种热爱,然后废寝忘食,在长达一个月或者几周的时间内,连续学习某一个领域。我对这种状态十分神往,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总是感觉,学习一段时间就有点累,无法做到这样的地步,请问是我本人的问题吗?我追求的目标是否有点偏高? 帅: 你提出的问题深刻、且清晰。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1.目标是看得见的带有刻度的标杆。 “目的”稍差一层。“目的”是看得见的具体鲜明的靶子。 在这个意义上,你追求的东西不是“目标”,也不是“目的”,只能算作“愿望”。 2.长时间高效学习有方法、有理论。 我之前写过专门文章:怎样拥有学霸那种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精力? 这些文章,你可能都读过,可是,越是精华的部分吸收起来越困难。 3.学习的本质是改造大脑,累是正常的。 认知神经科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学到任何东西,必然对应着神经结构的改变,就像身体力量增强,必然对应肌肉结构的改造一样。所以,学习带来疲劳是自然现象,是学到任何东西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收获感胜过疲劳感的时候,学习时间会延长;如果,常常恍然大悟,那么,学习时间会大大延长,甚至忘我。 然而,获得收获感、能够恍然大悟,需要付出冥思苦想的代价。 4.过程和结果密不可分,却非常不同。 你说,“从文章中,或者是从小说中,读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一个人学习的时候,他能对学习产生一种热爱,然后废寝忘食”。 这不是自然而言的结果。其间必然有方法、有付诸努力的过程。如果你阅读的资料果然记载了这种现象,那么你很可能取其糟粕、弃其精华了,比如,其间的方法和过程,被你扔掉了。 当你看到杨过背着玄铁剑走出山谷之后,几乎天下无敌了,你都替他激动。可是,没有多少人记得杨过的重剑到底是怎么炼出来的,绝情谷大闹一场之后,他又继续炼了多少年,又经历了几重磨难。 所以,即便此时此刻你仍然对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十分神往”,可能在你了解真相之后,就不再那么神往了。 5.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李昌镐6岁的时候跟爷爷学下棋。上手之后,李昌镐的爷爷经常带他跟各种人对弈,无论对方水平如何。镇上的小商店、电子游戏厅、洋装店、理发铺、饭馆周边,都是他们对弈的场所。 封神之后,在李昌镐眼里,这是“爷爷教授围棋的独门秘法”,因为,正是那些棋艺水平各异的对手给他带来广阔的思维方式。 然而,还有一种东西比广阔的思维方式更重要。 当年,这位不足十岁的孩童观察到一个现象:每次他和别人对弈的时候,爷爷都会殷勤地出钱为对方买烟或请一顿炸酱面。 这看上去只是学棋过程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过程。可是年幼的李昌镐不这么认为。看着爷爷的所作所为,他形成了一种对待社会的态度。他称之为“铭刻在心、扎下深根的训诫”。这训诫,用他的话来说是这样的:
当我们翻开《不得贪胜》,看到棋神李昌镐回顾自己一生的文字,却发现他首先花费大量笔墨描述的,竟然是一句尽人皆知的废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且,这句废话贯穿这本回忆录的始终。 在得知这句废话是他必须遵循的、严格的生存法则之后,可想而知,对待任何一盘棋、任何一颗落下的棋子,他该是怎样的态度。 作为围棋届的“胜负师”,李昌镐像对待战争一样看重输赢。然而,在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却已经观察到了比输赢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落子的机会。 所以,如果一个人认为一件事情很难,那往往是因为起初他把那件事情看得太容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