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集 总 2 集]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诗经 商颂》中对于商代祖先由来的记载。商代的王族是东夷族群的一支,他们相信神玄鸟受上帝之命把生命力赐予祖先,所以在玉器、青铜器上制作了大量带有玄鸟纹样的器物用以祭祀崇拜。 本期和大家分享两件有关玄鸟的玉器。它们时代有先后,玉质和制作工艺有很大差距,出身也不同,什么,文物也讲出身?是的,这话题确实有些尴尬,好在它们殊途同归,如今都安放在博物馆的橱窗里(盘~不~了~了)。 ▼ 这件凤冠人像1976年出土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玉人冠部与同墓出土的玉凤造型完全相同,说明其已不是一般的玉人像,而是人鸟合体的玄鸟神人像。 ▼ 器身用双阴挤一阳线的手法勾勒出羽冠、大耳、“臣”字大眼,手臂弯曲置于胸前。“臣”字眼是商周时期一种表达眼睛的特殊纹样,在玉器和青铜器上频繁出现,神秘而迷人。看见集的Logo就是由它变形而来。 ▼ 这件凤冠人像出土时已经基本石化,从工艺上看器身表面有很多未经打磨的工痕,整体比较粗糙,从此推测它未必是当年妇好曾经把玩的器物,而是为陪葬而制作的冥器,或者入土时还未完工。 ◐ 下面这件玉佩来自天津博物馆。 同样是玄鸟题材,但它身上却存在诸多疑问。 它是曾经的“文物私生子”,如今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
▼
那么问题来了,天津博物馆把这件玉佩定为商代,为何商代器物上出现周代成熟的工艺呢? 这问题貌似有点尴尬,其实也可以解释,所有的工艺都是发展而来的,从初期到成熟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从大量的资料中我们也能得知商代中晚期玉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一面坡的工艺,只不过并没有完全的流行(况且商周也有并行存在的历史时期)。但百分百地说这件玉佩就是商的,我想天津博物馆的专家也不敢打保票。 ▼ 为什么对于器物的断代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呢?因为这件凤形玉佩是一件曾经流散在民间的传世品,没人知道它何时在何地出土。我们知道的一切只能从器物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去推断,而关于它的身世几乎成谜。这也是天津博物馆的一大特点,其大部分藏品都来自民间捐赠和征集。 晚清、民国时局动荡,大批皇族贵戚、军阀政要与社会名流避居天津,是谁把这件玉佩带到天津?玉佩最初的主人又是谁呢?这些都是历史的疑问,也是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