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与脑(下)

 吴守防 2019-02-19

三、心脑之主仆关系

前面分别讨论了心(灵魂)与脑的性质、功能、含义,形成的结论就是心是主宰、决策者、主人,脑是从属者、执行者、仆人。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论证一下这种关系。

1、宇宙的生成和构成决定了心灵的主宰地位

在我们这个宇宙诞生之前,天空中只有看不见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科学家称之为虚空,老子称之为混沌或无,佛家称之为空,庄子称之为太虚。意思都一样,反正没有我们这种物质形式。

“宇宙大爆炸”理论告诉我们,在这冥冥浩瀚的“空无”的太空中产生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点”,这个“点”被称之为“奇点”。这个“奇点”的产生无法用已知物理定律来解释。

这个小的不能再小“奇点”,直径仅有10的-33次方厘米,但它包含了我们这个物质宇宙中的所有能量和物质,其密度之巨大难以想象。它含有丰富的十一维空间,所有的空间维都平等地卷缩在一起。

但是,这样高维度、高能量、高温度的空间是极不稳定的,就像胀气太多的气球。终于,在万亿分之一秒中产生类似于核爆炸的裂变,宇宙大爆炸发生了。维度被解散、能量发散、温度降低。在向四周膨胀的过程中冷却、凝固。银河系、星球、山川大地逐渐形成,物质宇宙诞生了。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迄今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当时距离大爆炸仅有6亿年,那时宇宙刚刚形成,正在发散,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无限延伸开来,但是还有其他的七维的空间则仍然卷缩在普朗克尺度(即10的-33次方厘米)以内。今天宇宙的年龄是136一140亿年。

宇宙大爆炸的过程正如2600年前中国的老子所说,无中生有,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形成。老子之伟大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同样,在佛教的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消失,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之为“四劫”。首先是“空”,什么也没有,然后是“成”,无中生有了,接下来就是“住”,“住”就是经过相对稳定的“色”“有”阶段,然后“坏”的来临,结果又归于空无。

具体说来,佛教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有在“住”的阶段可以有生物及生命的活动;“成”的阶段是由稀薄的物质团聚、凝固,渐渐形成地、水、火、风四大类的形态,然后开始出现生命活动的现象。山川大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由于因缘和合形成起来了。

如果说佛教也有世界末日,那是指“坏”的阶段开始,即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这个时候众生世间首先破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接下来,其余傍生、鬼之众生亦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进入“空”界,世界已坏灭,欲、色二界之中,只有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空”以后又是“成”的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是从无形的非物质世界而来,是“空无”这个“造物主”创造了我们。要认识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用“有形的”大脑就可以了,但如果要认识那个创造我们的无形世界必须用“无形的”心灵。这就是科学和哲学要求大脑思考推理,而宗教却讲究“心灵”感悟的原因所在。

既然“有生于无”,“无”就是“造物主”和主宰。心是无,其性质和造物主一致,且一体。脑是“有”,属于被创造物,这样,二者的主仆关系就可以确定了。另外,宇宙是由95%的“无”(暗能量和暗物质)加上5%的“有”(我们这种物质形式)构成,“无”控制了整个宇宙。

2、“心灵”管理着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心灵的愿望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在一般情况下,遇到事,心灵会命令大脑作一番推理和计算,然后行动。但不管大脑如何思考,决定权还是在心。

有的时候,作为心外在表现形式的潜意识和本能往往不经过大脑而直接指挥行动。比如,对于突然降临的危险采取的本能避让反应;游泳、骑自行车都没有通过大脑思考等等。

对于人体五脏六腑如何运行、食物如何消化、如何化解病毒、伤口如何愈合等等问题,大脑是一概不管,也是一无所知的。那么,这一切谁在管理呢?

对于这些大脑没有参与的活动,人们因为搞不懂所以就回避说是与生俱来,本能自动的。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身体真的是这样一个无需管理者,完全自动化的机器吗?身体出了问题通过经络传递信息可以理解,但对于如何处置、处置到什么程度为止、先后顺序等等问题该由谁来决定呢?为什么心一动五脏六腑就摇呢?如果是本能自动的,心又如何能够影响它?显然,所谓的自动之说是站不住脚的,一切都必须有一个管理者,这个管理者就是“心灵”。

好,回到我们的心脑关系问题。我用一个古代情圣的故事来说明一下心脑的主仆关系。一个叫尾生的男人和心爱的恋人在桥下有个约会,出发时,电闪雷鸣,大雨瓢泼,道路崎岖,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去了。当他到达桥下等待对方时,发现洪水即将到来,但他为了不失约抱着桥柱被洪水淹死了。

我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尾生心脑冲突的这一过程,他的大脑一定考虑了很多,比如,这么大的雨她会如约而来吗?我被洪水淹死了怎么办?我可以离开吗?等等等等,如此紧急的情况下,大脑应该什么都想到了。怎么办?这时,心作决定了,不能让心爱的人失望,死也要等!结果他为情而死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心灵是毋庸置疑的主宰,大脑不管如何理智清醒、利弊分析都没有用。

这里,我告诉大家,当19岁的毛泽东看到这段故事时得到了巨大的启示。他从这个故事中看懂了天地玄机,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英雄,一切只是“心性”和命运使然。还是从这个故事中毛泽东领悟到了王阳明“心学”的伟大。他发现,客观现实就是这样,事情到了那个份儿上,你必然会那么做,不那么做,你的心不允许,知行是合一的。

3、心有情,脑无情,有情左右无情

前面谈到,大脑仅仅是冷冰冰的计算机,没有情感。我们有时会感到脑子乱了,脑子不听话了,听谁的话呢?当然就是心了。只要说到情感问题,东方和西方都说心,不说大脑。说心里难受,不说大脑难受。说伤心,不说伤大脑。英文heart代表心,也代表感情。西方人项链下挂一个心形的坠子,用心形表示爱等等。

心灵产生喜怒哀乐之时,大脑只是在冷眼旁观,等待心灵下一步的指示,然后考虑方法方案。当我们看见一个赏心悦目的人,立即心动了,这时脑动了吗?没有。什么时候动脑呢?心里开始想与之接近交往的时候。一旦心有了这个愿望,脑子就开始工作了,思考通过什么办法、策略、步骤、语言实现心灵的愿望。

其实,我们平常的任何决定形成往往都是这样来的,身上痒了,不理他,痒到心烦了,大脑就开始寻找原因并考虑解决方案了,可能该洗澡了。就像我现在写这些文字并没有什么必须的道理可言,仅仅是心里想写而已,至于大脑和手累不累,不管它,心说了算!

我们再来打个比方,一个与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如果大仇未报,他一定是寝食难安、心急如焚的,只要心静下来,大脑就开始工作了,怎么复仇?有几个办法?利害得失?时间、地点等等。这时,大脑这个计算机在工作,而心却在不断地指挥和催促,快点想个办法!

如果有冷静的旁观者为他分析,证明复仇的结果不好,即使他大脑也承认有道理,但他的心是不可能放弃复仇的,因为他已经把复仇当成了活着的全部意义。这是心的决定。

你即使用酒把他灌醉,他的大脑手脚都麻木了,但他依然“酒醉心思在”,依然是焦急而痛苦的。酒只能麻醉肉体,心是无形的,酒不能醉。要醉心,必须是无形的情。

为什么借酒浇愁愁更愁呢?这还是心的问题,因为五脏六腑由心在管理。人在高兴的时候肝脏会源源不断分泌酒精脱氢酶,这种酶是专门分解酒精的,把酒精分解成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来,分解成水通过汗和尿排出来。但如果你心里忧愁,以酒消愁的时候,肝脏就几乎不分泌酒精脱氢酶了,这样一来,进入体内的酒精根本就没有分解,直接进入血液,结果就醉了。

大家看,作为老大的“心”乱了,肝就偷懒,不好好干活了,什么酶也不分泌了,这哪里有什么自动调节?如果身体是完全自动化的,酒精来了,肝怎么会自动停止工作?可见,心可以指挥和干扰肉体的任何部分。

大脑说喝酒伤身,心说今天高兴,必须喝,结果就喝了。一个是理,一个是情,理终究战胜不了情,如果理赢了,那也只能说明情不够切。情为何物,为什么直教人生死相许?死亡是最大的不理智,但如果情到了那个份儿上,心就不讲理了。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肉体也就不作为了,五脏六腑也不工作了,胃也不饿了。不调节了,怎能不生病?

4、一个人心好,思想和行为就好,心决定一切。

我们说一个人好,说的就是他心好,也就是他念头好,愿望好,出发点好。这与脑子无关,如果说一个人脑子好使则是指他聪明。

我们说一个人智慧,指他心通达,悟性高。故佛家的静定慧、道家的打坐、儒家的坐忘、基督教的祈祷忏悔、瑜伽等等都与大脑无关。智慧产生的前提恰恰是大脑必须停止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空境,心灵的智慧也才能出来。

好心办好事,坏心干坏事,被污染的心不治理是不行的。明朝的吕坤说:“人心是个猖狂自在之物,损身败家之贼,如何纵容得它?”人犯了错,罪不在大脑,而在心。所以圣人们要求我们修心丶正心丶治心,净化心灵。基督教也好,儒释道也好,都讲究修心,因为心这个东西是老大,大脑和四肢仅仅是实现心灵愿望的工具而已,老大指挥出了问题,执行者自然就出问题了。

做人做事要用心,不要过分依赖大脑,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都一样,计算机一个,仅仅快慢不同而已,1+1=2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复杂的方程,那就要看你的计算机是第几代了,数学家脑子里有一大堆的计算方法,因为他看过听过学过,录音录像过。

那么,大脑会犯错吗?不会,即使有错也是被动的。好人坏人的大脑都是中性的工具,只可能出现技术问题,与善恶无关。比如一个人心里总是想发财,大脑自然开始动脑筋,盘算发财的办法,笨人想想没招,罢了,认命。自作聪明的人则会想到很多偷窃抢捞的办法,结果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但这个错误是心灵的贪婪造成的。一个好人即使再聪明也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心中无邪念,大脑自然不会动歪脑筋。

5、知识与大脑有关,学问与心灵有关。

一个人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掌握数理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但一个人想达到通晓人情世故,人生练达,从容淡定就不是通过大脑可以实现的了。它必须通过心灵的体会和感悟来达到,因为这是学问。

我们可以模仿一个人的动作,却模仿不了一个人的气质,因为气质也是心的一种外在表现,它是无影无形的,只能感受。

同样,科学家、历史学家丶地理学家人人可以当,因为这仅仅与大脑有关,但宗教家、哲学家、文学家丶艺术家却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因为这往往和心灵有关,画匠终究成不了艺术家。

四、明白心脑之别是快乐人生的前提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没有找到宇宙万物存在的意义,同样也没有找到人类存在的意义。古今中外的圣人智者定义的人生意义就是快乐,虽然各种宗教还有更高的追求,但本质也还是快乐。所以,人活在世上就是活的一个心情。

快乐是从心里感受到的愉悦的状态,而物质财富除了能解决肉体的吃喝玩乐外,带给心灵的快乐短暂而可怜的。生老病死、家庭成员的状态、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显然,通过大脑思考是无法解决究竟快乐问题的,唯一的方法还是静下心来,通过心灵的体悟去感受色彩斑斓世界背后的神秘,通过发现真相来达到觉悟,一旦觉悟就自然做到放下我执,放下我执,快乐自然来临。这就是弄懂心脑之别的目的。

全世界80%的人把心交给了宗教,为什么呢?为了心安。禅宗二祖神光拜达摩为师,目的也就是为了心安。心安定了,快乐自然就到来了。

病由心生,一个人心情好身体就好。《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谈虚无是指心态,真气就是心灵的自我调节功能。心态好了,人体这个机器就运转正常了,病从何来?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生命共分两大部分:心态生命系统和体态生命系统。体态生命是由宏观的色态物质所构成,心态生命是由微观的场态高能量的存在所构成。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心态生命是永生不灭的,而体态生命只是一生一世的。心灵作为一种心态生命,是我们不知道的一种存在形式,他暂时寄住在肉体里,决定一切,主宰一切。反过来,心离开了肉身这个载体,它在这个世界上是什么也干不了,因为它和周围的物质都不一样。

目前心脑混为一谈是缘于人类对心的认识不足,我们不仅不知道“造物主”是如何通过“心”实现对每个人的命运实施控制和安排,我们甚至不知道心是如何管理我们身体这个复杂机体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只有心灵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关注心灵就是关注自己,关注快乐。

好了,心与脑的问题讨论到现在大概可以下一个结论了,一句话:喜怒哀乐来自心灵,请多多关注自己的心灵,因为它是快乐的源泉。

(点击顶部的蓝字“闲人碎语”可关注此公众号,关注后通过查看历史消息就可以看到遗漏的文章。)

文章已于2018-05-28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