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远去的声音》~序

 书飘香逸 2020-09-14
《那些远去的声音》(邹海夫文集)~序

 

      逸飞中文网站长:一默先生


     与邹海夫老师相识,确实是上天赐予的缘分,我平时喜欢在网上看美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美篇看到了邹海夫老师的一篇小说《冬瓜汤》。也许是自己喜欢吃冬瓜汤的缘故吧,就点开读了起来,小说讲了志向和邱华两位年轻人在小城一个餐馆中因为都爱喝冬瓜汤而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我被小说中主人公之间那份简单、纯粹、朴实、自然地爱情打动了。正如小说最后写道:“其实,爱情并不仅是海誓山盟的付出,如火如荼的依恋,有时它是火,但有时它更像水。细细地,慢慢地流过彼此的心田,润进彼此的心坎,无时无刻不感应到它的存在,因为有时它并不是别的什么,它只是一碗冬瓜汤。”就这样喜欢了邹海夫老师作品,毫不犹豫地收藏了起来,把他的以前作品都通读了一遍,而且每次上网都会去关注看看邹海夫老师有没有新作发表,后来我觉得这样的作品不能就这样埋没着,应该让更多的朋友能有机会品读到,我就分享到今日头条,哪知他的作品很受读者欢迎,每一篇的推荐和阅读量都在几万,几十万以上,可能是人气越来越高的缘故,邹海夫老师自己也看到了,并在文后留言:感谢朋友分享拙作,我马上回复:老师,不客气,因为喜欢你的大作,只想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于是我们就加了微信好友。
 
    慢慢地对邹海夫老师了解逐渐增多,原来他是山东乳山的一位党媒新闻编辑,在《山东文学》、《胶东文学》、《威海文艺》、《人民日报》、《小说》、《百花》、《河洛文学》等以及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百度)》、《搜狐》、《腾讯》、《学路网》、《一点资讯》、《新浪看点》、《淘新闻》、《品略图书馆》、《突袭网》、(风凰网《大风号》)、《高梁》、《知识文献》、《百科大全》、《福泽五洲》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300多万字。代表作有:小说《哑婶》、《伍耕》、《石井》、《桃花》、《山妮》、《谝么》、《卖菜》等。散文《乳山河,故乡的河》、《小山村的春天》、《小山村的夏天》、《小山村的秋天》、《小山村的冬天》、《小山村里塞满了笑》、《小山村那片梧桐林》、《牵牛花》、《故乡槐花香》、《秋色》、《红柿子》、《五月,父亲的麦地柔美而富有》、《想你,在月牙升起的时候》、《三月,请让我摇响思念的风铃》、《我喜欢》、《月光依然美丽如初,就像依然美丽的你》等。多篇散文作品被《学网》选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40多个。出版文学作品集《石头上的鲜花》、《邹海夫作品选》等。他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笔耕不止的知名作家。

    

有一次,邹海夫老师找到了我,说:我想把这两年的创作做一个总结,出一本文集,如何?我说很好啊,他说:那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我说那就叫《那些远去的声音》吧,因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如同一股山间的清泉流入读者心田,洗净所有的烦恼,浮华,让你突然感到特别的宁静,恬淡、舒爽、释然。在这当今喧嚣浮华,人情冷漠,诚信缺失的社会里,他的作品无疑如钻石一样珍贵,大都以山村人们的善良、真诚为本。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阳光明媚,心存善良,大爱无疆,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至真至纯的真善美。      

 

这些都和邹海夫老师出生有关。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他童年和少年时,便跟随回农村改造的父亲两次回到农村——胶东半岛的堕崮山下一个小山村。诚实、善良的父母亲和小山村人们的淳厚朴实,深深的埋在他青少年的记忆里。因此,他的作品大都已山村人们的善良为起点。回城后,便在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做记者编辑工作,足迹遍布家乡的山山水水,这其间他写了大量的农村人和事,在宣传报道的同时,他把这些人和事整理成大约三十多本的笔记,作为他第二次创作的素材。比如短篇小说《伍耕》,就是发生在他家乡的一个真实故事。三年前,再次去采访了这位老人,老人的大爱深深的感动着他,专题报道宣传后,老人被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树立为学习的楷模。可新闻是有时效性的,过了很快就会被遗忘。他就想,把这些素材创作成小说岂不更好,于是,他又深入地采访了老人,并同吃同住了几天,创作出短篇小说《伍耕》,并很快被各大网络平台刊载转发,收效很好。又如短篇小说《哑婶》是他20多年前采访的一个人物,哑婶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和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让他感动,特别是她的真诚、善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藏在他的心里。20年后当他再次去看望时,老人已不幸过逝。在他回来的路上,便构思出了《哑婶》的初形。作品第一稿哑婶是死去的,每每读起,心里很不是滋味,后几易其稿,哑婶终于活在我们心中。发表后,被媒体平台纷纷转载。   

    

作家冯子也说:"在故乡昆俞山区的作家中,邹海夫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彵沉思敏悟,对事业十分虔诚。随便翻开海夫的一篇作品,都能感受到海夫对家乡的山水大地,父老乡亲的一片深情。海夫情格豪爽,为人正直,气质深沉。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追求,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邹海夫的作品,追求一种善良的美,追求一种浓郁的意境,色彩和情调在他的笔下流淌。作品的思想,也就在这种色彩氤氲的氛围中弥漫开来,沁入心脾。山东《青年记者》杂志曾刊文称:"邹海夫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人品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确实邹海夫老师的文学语言很美,他追求含蓄、朴素、自然、纯粹的美,每篇作品都能读出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热爱和怀念,对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满怀一片深情,邹海夫老师的作品读起来很舒服,而且都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 


邹海夫,山东威海。从事党媒新闻编辑工作。先后在《山东文学》、《胶东文学》、《威海文艺》、《人民日报》、《小说》、《百花》、《头条》、《百家号(百度)》、《学路网》《福泽五洲》等报刊平台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300多万字。代表作有:小说《哑婶》、《伍耕》、《石井》、《桃花》、《山妮》,散文《乳山河,故乡的河》、《小山村的春天》、《小山村的夏天》、《小山村的冬天》、小山村里塞满了笑》、《小山村那片梧桐林》、《五月,父亲的麦地柔美而富有》、《想你,在月牙升起的时候》、《三月,请让我摇响思念的风铃》、《我喜欢》、《月光依然美丽如初,就像依然美丽的你》等。多篇散文作品被《学网》选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40多个。出版文学作品集《石头上的鲜花》、《邹海夫作品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