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sos天外飞仙 2019-02-20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唐高祖禅位诏》

唐高祖李渊 公元626年

乾道统天,文明於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相袭。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後昆,克隆鼎祚。朕膺期受命,握图阐极,大拯横流,载宁区夏。然而昧旦丕显,日昃坐朝,驭朽兢怀,履冰在念,忧勤庶政,九载於兹。今英华已竭,耄期倦勤,久怀物表,高蹈风恪J屠垡懦荆有同脱屣,深求闲逸,用保休和。

皇太子世民,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自憷椎薰梗霸业伊始,义旗之举,首创成规,京邑克平,莫非其力。乃皇极已建,天步犹艰,内发谋猷,外清氛獭S⑼脊谑溃妙算穷神,伐暴除凶,无思不服。薛举负西戎之众,武周引北狄之兵,蛭钙鸱浞桑假名窃号,元戎所指,折首倾巢。王世充藉府库之资,凭山河之固,信臣精卒,承闲守险;建德因之,同恶相济,金鼓才震,一纵两擒。师不俞时,戎衣大定,夷刘闼於赵魏,覆徐朗於谯兖。功格穹苍,德孚宇宙,雄才宏略,振古莫俦,造我大唐,系其是赖。既而居中作相,任隆列辟,百揆时总,三阶以平。地属元良,实维固本,万邦咸正,兆庶乐推。晷纬呈象,休徵允集,华夏载伫,讴颂知归。今传皇帝位於世民,所司备礼,以时册授。公卿百官,四方岳牧及长吏,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

夫政惟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靡。条章法度,不便於时者,随事改易,勿有疑滞。昔汉祖拨乱,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资敬,五日一朝,备礼尊崇,号称太上。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谓之仪,一准汉代。庶宗社之固,申锡无疆;天禄之期,永安勿替。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唐高祖李渊

白话文:

天道是阳刚之道,是统御上天的至高道德,天下人的盛衰祸福全要仰仗天道,顺应天道,只有遵循上天的天道,才能位居九五之尊。上古时代的贤王唐尧能够继承前人未完成的事业,是因为他谦恭有礼,宽以待人,并且对他选定的接班人虞舜多次考验。从夏商周三代以后,都是家天下皇帝之位的继承,都是以血缘关系以嫡子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永保国运长久,宗庙香火不断,保证江山社稷长治久安。

我李渊顺应天命登上皇帝之位,重振隋末因为战乱残破的江山,重新平定了天下。在这以后,我一刻也不敢懈怠,天刚亮就坐朝议事,统御群臣,让大家都忠于职守,为天下百姓办事时都如履薄冰,勤勤恳恳,到现在已经九年了。我现在黑发已经变白,精神体力也已经不够用了,早就想超脱世外,像古代的贤人隐士一般不管世事,过恬淡安逸的生活。

皇太子李世民,顺应天命,功勋卓著,英明神武。自从我大唐举义旗诛暴君开始,太子李世民就参与了国家的法规纲纪的制定,能够收复京师长安,就是他的功劳。待我大唐开国之后,举步维艰,内有叛乱,外有各路割据的义军,每一次神机妙算,讨平叛逆,天下没有叛乱不被消灭的。薛举率领西部戎族兵马,刘武周引来北方突厥人,都僭越称帝,李世民率军兵锋所指,斩获他们的首级,摧毁了他们的巢穴。王世充凭借东都洛阳府库中充足的财富,依仗山河的险要,还有忠心的大臣,精锐的兵马,守在险要之处;窦建德因为这样与王世充合兵一处,太子李世民出兵前去讨伐,战鼓刚一敲响,就在虎牢关之战中一战歼灭两路敌军,擒获王世充和窦建德。接着继续进军,平定突厥人,在河北消灭了刘黑闼,在山东和安徽一带消灭了徐圆朗。皇太子李世民功盖天下,品德天下闻名,雄才伟略,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真正创建了我大唐江山的人就是皇太子李世民。在这之后,皇太子李世民在朝廷中枢任尚书令,任命朝廷各级各地官员,总揽朝政,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天下万邦都来朝参拜,百姓官员们对他都推崇备至。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唐高祖李渊

天下间的预言,山河中出现的祥瑞之兆,天下百姓和官员们的赞颂,周边各族的推崇,都说明了天命所归。因此我决定把皇帝之位传给皇太子李世民,我已经吩咐各有关官员,准备宝册印玺,天下各地官员,四方各族首领,以至天下百姓,应该恭敬地接受天命,这才符合我的心意。

朝廷政事应该随时变通,各种法度应该顺应时势,只要有利于天下百姓,有利于江山社稷,就立即实行。朝廷的各种法规纲纪如果有不适应时势的,就要立刻改正,不要停滞不前。

昔日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立盖世功勋,被群臣推举,即位称帝,而刘邦事父至孝,每五天去拜见一次,非常尊崇,给他父亲上尊号“太上皇”。我心中向往过恬淡平静的生活,不用群臣整日前来朝见,一切礼制都仿效汉朝的制度。

愿我大唐江山永远牢固,国运绵延不尽,天下永远安宁繁荣。特此告知天下臣民百姓,让中外的人们全都知道这回事。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禅位诏》发布人介绍

唐高祖李渊生于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66年),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征高句丽,李渊督运粮草于辽东。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于龙门。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率兵御突厥。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升任太原留守。时隋朝土崩瓦解,李渊与其子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三万南下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攻取长安,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改元义宁,自为大丞相,封唐王。

次年(公元618年)五月,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让位,自立,国号唐,建元武德。

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击败割据陇西的薛举之子薛仁杲。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至三年,遣李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又命世民东击据洛阳称帝的王世充。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击灭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此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剪除,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唐高祖禅位诏》即发布于这个时候。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改尊号为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是中国历史上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看后世人对李渊的公正评价:

唐高祖李渊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中间,前面是隋炀帝,后面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

李渊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李渊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

后来,李渊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

也正是唐高祖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李渊为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绝不应该忘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所建立的历史功勋!

国运神武家难圣谟之千古诏书《唐高祖禅位诏》

唐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