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轻风无意 2019-02-20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上从不缺的就是行侠仗义的大侠,大侠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多是男性,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女侠,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江湖上传颂。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十三妹,有情有义的中国式民间侠女

十三妹本名何玉凤,生在官宦人家,是个独生女。尽管她生得貌美如花,但她父亲从小就把她当成男孩培养,不仅教她读书识字,还传授她一身好武艺。

可怜福兮祸所伏,大将军纪献唐见玉凤才貌出众,欲强招为儿媳。何父爱女心切,性格又刚直不阿,拒绝了纪家的提亲。纪献唐恼羞成怒之下,借故将何父关入牢中致死,为了掩饰自己的劣行,又派亲信追杀何玉凤母女,以绝后患。

追杀过程中,玉凤打败了武功略逊自己一筹的刺客,念刺客也是身不由己、听命办事,当场就以德报怨,放刺客一条生路。感佩何家母女的不杀之义,刺客建议玉凤前往投靠侠客邓九公,可以避免纪献唐派人继续追杀。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千里跋涉,玉凤母女终于到了邓九公的住处。恰逢邓的绿林仇家前来滋事,玉凤路见不平、出手相助,制服了寻衅者。也是被玉凤曲折的身世、正直的品格感动,邓九公破例收其为徒。寒来暑往,在师父的指导下,玉凤武艺更加精进,性格也愈发稳重坚毅。出师下山的时候到了,玉凤安置好母亲,辞别师父,从此以十三妹之名踏上了千里独行的江湖路,寻机报杀父之仇。

一次,她在路上,偶然听到两个运送巨额白银的骡夫密谋将货主骗至荒山野岭以杀人谋财,就暗中跟随骡车来到了悦来客栈,设法见到了货主安公子。交谈中,十三妹得知安公子的父亲是位主管水利工程的官员,廉洁奉公,因不肯孝敬上司而遭妒恨。那年,恰逢洪水泛滥,冲垮河堤,那些记恨他的人罗织罪名,将安父判了个“革职拿问。戴罪赔修”,赔修银共计白银六千两。安家变卖家产、四处摘借,才筹得三千两,由安公子雇了两个骡夫,赶往关押父亲的淮阳县。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十三妹听后,联想自己的身世,对安家的遭遇深表同情,当即表示愿代安家筹足剩余银两。临行前,十三妹再三叮嘱安公子,一定要等她回来,万不可单独上路。十三妹走后,两个骡夫反诬十三妹是“女强盗”,不知江湖险恶的安公子轻信谗言,匆匆离开悦来客栈。不想途中骡子受惊,一行人误入能仁寺,尽管两个骡夫未能得手,但能仁寺早已被山贼占据,寺中和尚都是打家劫舍的贼人假扮。两个骡夫首先被杀,正当山贼要对安公子下手之际,十三妹赶到,结果了恶贼的性命将公子救下。同时被解救的还有被贼人掠入寺中的民女张金凤。玉凤见安、张二人情投意合,便做主促成了二人联姻。随后又赠金借弓,将他们送上奔赴淮阳之路,那张弓是玉风的兵器之一,威震江湖,可保安氏夫妇路途平安,而十三妹则继续自己行踪飘忽、匡正除邪的游侠之路。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侠女十三妹的故事流传于中国民间,深受历代百姓的喜爱,故事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朴素道德观和处世智慧。它被写成小说、话本、戏曲,拍成电影、电视剧等,至今仍以多种形式流传在中华大地。尽管各版本在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十三妹身上所体现的侠义精神。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穆桂英,保家卫国女英雄

侠义精神在传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变化。侠客群体中的不少人并不仅仅把目光拘泥于江湖恩怨、世道不平,实际上,他们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存亡,舍小我顾大我。穆桂英,就是保家卫国女英雄的典型代表。

穆桂英生活在战争频发的北宋年间,她的父亲原本在朝为官,因遭奸臣陷害,才遁入绿林,在辽宋边界的高山险地自建穆柯寨,干起了劫富济贫的营生。自幼在山寨中长大,穆桂英身手了得,能征惯战,身上还充满了江湖侠客刚强不屈、勇武豪迈的气概。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一年,与北宋对峙多年的辽王朝经精心策划后,又派大军进犯宋朝边境。辽军布下天门阵,使宋军屡屡受挫。为了攻破天门阵,宋军需用穆柯寨的镇寨之宝“降龙木”制作一种特殊的兵器。宋军主帅杨延昭于是派自己的儿子杨宗保和两员大将前去强行索取,结果不但铩羽而归,杨宗保还被生擒。穆桂英见宗保少年英俊,又是忠良之后,顿生爱意,二人在穆柯寨中喜结良缘。

新婚后,因杨宗保还有军务在身,通情达理的穆桂英将他送下山寨回营复命。不料,杨延昭怒杨宗保大敌当前还不报父母私自娶亲、严重违反军纪,要将他处斩。穆桂英闻讯,救夫心切,立即下山独闯宋营。她向杨延昭允诺:如果免去宗保之罪,她和父亲可以国家大局为重,抛开与朝廷的恩怨,献上降龙木,攻打天门阵。穆桂英不但成功地破了天门阵大败辽兵,还多次率兵出征,战功累累,被封为“浑天侯”。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一次,穆桂英领兵作战,杀得敌军节节败退,正在乘胜追击之机,突然分娩。败退的辽兵稍后听到战报,立即停止撤退,意图卷土重来。刚刚生产过的穆桂英,得此消息,拖着虚弱的身躯,不顾众人的劝阻,立即披挂点兵,准备迎敌。结果辽兵将帅看到穆桂英身披盔甲,正威武地站在帅台上调集兵将,以为分娩之言是诈兵之计,立即撤军北去,退回边境。如今北京延庆县境内尚有一巨石,当地人传说这里就是当年穆桂英点兵退敌之处,石上至今留有穆桂英的脚印和二十八个放置帐篷杆的小坑。

穆桂英,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走出江湖,其一生戎马,战功彪炳,直至中年以后仍屡屡挂帅出征。其急公好义、以天下为己任的侠者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秋瑾,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女侠

中国历史上,像穆桂英一样既怀有为国为民之心,又身手不凡的女子,并不罕见,比如荀灌娘,单骑闯出襄阳重围,搬请救兵解宛城之围;比如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杀敌报国;比如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大破金兵。然而所谓侠女,并不一定要身怀绝技,武功盖世,战无不胜。中国封建时代的末代侠女秋瑾,虽然少年时也曾习练过武艺,但却始终没派上过什么大用场,谱写她光辉一生的,不是什么出神入化的武功,而是豪气冲天的侠肝义胆,救国救民的献身精神。人们常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是这个意思。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秋瑾(1875~1907年),自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父亲和祖父都是清朝的官吏。秋瑾自幼聪慧好学,记忆力惊人,有很深的古文功底,写得一手好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等佳句至今广为传诵。

生长在大厦将倾的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秋瑾从小就崇拜那些胸怀大志、锄奸惩恶的侠义女子,曾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894年,20岁的秋瑾由父母包办,嫁给了一个碌碌无为的纨绔子弟,后随为官的丈夫到了北京,结识了一些进步人士,思想和眼界都大为开阔。1904年,她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只身东渡日本求学。

秋瑾在日本积极投身中国留学生的反清革命斗争。她先后加入了反清组织光复会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被推举为同盟会浙江主盟人。1906年,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把这里作为培训光复会干部、组织群众的据点,还组织了以自己和徐锡麟为主要领导的反清武装,积极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这三位,真可谓侠女也!

1907年7月,徐锡麟因起义计划泄露,不得不在安徽安庆提前仓促行动,虽然杀死了安徽巡抚恩铭,但起义行动很快失败,在浙江准备配合行动的秋瑾等人也完全暴露。人们纷纷劝秋瑾躲避,但她决心要做中国妇女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以唤起民众。秋瑾率众与清军展开激烈枪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捕。审讯时,她在供纸上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满怀忧国忧民的悲愤,从容就义,年仅32岁。

四年后,腐朽的清王朝覆亡,中国封建时代宣告结束。行走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古代侠女们,在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后飘然逝去,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个说不完的故事和启人深思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