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和帝逐渐年长, 开始掌握政权后, 他先杀了窦太后的兄弟

 山地之仔 2019-02-20

在公元88年,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去世,继位的汉和帝年仅十岁,由汉章帝的皇后窦氏临朝听政。窦太后及其家族把持朝政近五年时间。但随着汉和帝逐渐年长,开始慢慢地掌握政权。在永元四年(公元92年),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五年,开始亲政,把窦太后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都给杀了。小皇帝亲政,为什么要杀太后的兄弟呢?那是因为太后听政,一定与外戚专权紧密联系。因为在男性社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女性,最终必须通过男性来达、实现自己的意志。皇太不可能跨越宫禁,频繁地与外廷大臣进行接触。对太后来说,最值得信任的男性莫过于父亲、兄弟。所以太后听政,一般都依靠自己的家族掌握外廷权力。而外姓掌控朝政,又一定会引起年幼的皇帝及其身边人的不满。所以在皇太后身后,乃至于皇太后还健在的时候,逐渐成年的皇帝通过各种方式夺回政权,并对外戚家族进行大清洗,就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规律性现象。汉和帝杀窦太后的兄弟,就是窦太后还健在的时候。

但此后东汉的国运似乎一直不佳。汉和帝二十七岁就去世了,年纪很轻。他去世后,他的皇后邓氏,又开始以皇太后的身份听政。为便于控制政权,邓太后迎立了一位出生才百余日的小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此后,太后听政的现象在东汉历史上连续不断地出现。整个东汉时期,听政的皇太后多达六位。以至于二十四史中专门讲述东汉一朝历史的《后汉书》,专门设有《皇后纪》。我们知道,史书中的“本纪”,一般都是用来记载皇帝的行为事迹的。为皇后立本纪的,二十四史中只有《后汉书》。那就是因为,当皇后变成皇太后之后,干预政治,是东汉非常显著、特殊的现象。

同样是以皇太后身份听政,汉和帝的皇后邓绥,一向被认为是这六位皇太后中比较特殊的一位。甚至被后代史学家认为是听政皇太后中的佼佼者,也受到过《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肯定。原因在于邓太后执政期间,并没有像其他几位皇太后一样,听任自家兄弟们跋扈,一心只为家族谋福利,而是的确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并且懂得如何协调家族利益和公共利益,在必要的时候果断抑制家族势力膨胀以符合公论。邓太后去世后,邓氏家族也难免遭受新掌权的皇帝打压,并为此付出代价,邓绥的两位兄弟被迫自尽。但整体上来说,邓氏家族在如此激荡的政治漩涡中,付出的代价算是最小的比如,与时代稍晚的、惨遭灭门的梁太后家族比,邓氏付出的这些代价简直不算什么。梁太后的兄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关于梁家的故事,我们以后会专门讲。这一讲先分析邓太后相对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史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文化。在东汉所有听政的皇太后中,邓太后是最有文化素养,也是最重视文化建设的。

谦退、自我裁抑,是班昭教授子弟、学生的重要课题,也是《女戒》的中心思想。阴皇后这门课程看来是不及格的,并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悲剧。邓绥的行为充分说明,她是班昭班上的高材生。邓绥的谦退、自抑策略同样体现在对待娘家兄弟问题上。和其他皇后、皇太后家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状况不同,邓氏兄弟并没有因为邓绥成为皇后而变得满门朱紫贵。终和帝之世,邓绥同母长兄邓骘的官职不过是个虎贲中郎将,秩比二千石的中级官员而已。和帝屡次想提拔邓骘兄弟,都被邓绥劝止。这不仅让邓绥在汉和帝眼中显得更为贤惠,也使得邓氏家族未因皇后废立而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风平浪静度过了好些年。和帝去世后,邓绥以太后身份临朝,也不是一下子把长兄提拔到关键岗位,而是直到她听政的第三年,才逐步把邓骘放到大将军即汉朝传统的首席辅政大臣的位置上去。这与很多太后乃至于皇后一得势就立即全力以赴地擢拔自己家族的男性成员,有很大区别。邓绥临朝后,身为皇室女性,不便与外廷士大夫频繁接触,班昭就成为她宫廷政治顾问的最佳人选。班昭继续以学识和智慧帮助着这位得意门生。邓绥听政数年之后,母亲去世了。

当时的大将军,也即邓绥的长兄邓骘请求解职守丧。这让邓绥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政治毕竟是件复杂的事情,不是真能单靠表面的道德文章全能摆平的,已经处在权力核心位置上的邓绥,害怕兄长解职后,自己会失去强大的朝廷奥援。另一方面,若不允许兄长解职为母亲守丧,又是明显违背礼制的事,会招致舆论抨击。在此两难之际,还是班昭的一番言辞为邓绥拨云开雾,指点迷津,最终让邓绥做出了在他人看来是正确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