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宁阳鸣虫葫芦

 贫僧法号尼姑 2019-02-20

按:宁阳县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一个下辖县。西汉时汉高祖于宁山(今伏山村南)之南置县,因山南为阳,故名宁阳。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西与水泊梁山相望。宁阳鸣虫葫芦以“山东赵”为代表。

宁阳鸣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于鸣虫的赏玩,可以追溯到远古。

唐代以前,人们更注意欣赏野外的虫鸣声。到了唐、宋、元时期,玩鸣虫的风气日渐盛行,清朝玩虫之风达到鼎盛。这时,专业制作葫芦虫具的行当相继出现。

直到如今,玩赏鸣虫之风仍十分盛行,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玩家众多,需求旺盛,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鸣虫和葫芦虫具市场。

宁阳鸣虫葫芦根据畜养虫的种类不同,分五大类:一蝈蝈葫芦;二蛐蛐(白虫)葫芦;三蚰葫蝼(黑虫)葫芦;四蚱仔葫芦;五两用葫芦。它们集把玩、锻炼、观赏、收藏于一身,比圆形雕刻葫芦技艺水平更高。

鸣虫葫芦所嵌配的口盖、蒙芯十分考究,用料多为红木、檀木、乌木、黄花梨,高级的用象牙制成。蒙芯用料更精制一般的用牙雕,高级的用玳瑁透雕。精雕可分6~16动,亦有的蒙心镶嵌红、蓝宝石。小小的鸣虫葫芦带着皇室的尊贵,富者的荣耀,也彰显出手工技术的高超。

宁阳鸣虫葫芦是我国民间手工技艺数百年来发展创新与延续,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手工技艺,它小巧玲珑、精美华贵,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历史渊源

宁阳鸣虫葫芦制作手工技艺,追述起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始于明盛于清,大明宣德人称蟋蟀皇帝;唐朝《开元天宝逸事》记有金笼闭蟋蟀夜闻其鸣;清康熙最喜鸣虫,灯节赏花听鸣虫叫是他一大爱好。旧时只有皇室和达官贵人玩赏。

现今国富民强举国和谐,广大人民群众吃、穿、住、行一切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玩赏鸣虫葫芦,听其鸣唱已成为普通群众特别是离退休人员把玩的时尚。

在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赏玩的人更多。归国侨胞购买者也大有人在。鸣胜于斗,鸣则更文雅动人,它为人们带来愉悦,也是人类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鸣虫葫芦第四代传人赵振经他范制的鸣虫葫芦有六大特点:一是瓷皮,长的足,密度大,特结实;二是老弦(形)多,有清朝时期的模具亦有官模;三是品种多,种类全,约百种模具;四是贴里、全里;五是上色快;六是特出叫。

基本内容

鸣虫葫芦首先是种植葫芦,种葫芦、繁殖葫芦难度很大,据古书记载,一般成功率不到30%,宁阳鸣虫葫芦经过接近20年的摸索,基本上达到40%左右,比原来的成功率高了点,个别年份能达到60、70%。

每到清明节前后两天左右,将祖传的葫芦种子撒在松软的土壤里,经过发芽、长棵、结果数天的培植和料理,等到葫芦个儿长到一定程度,根据制作者形状的大小,套上自制的不同模具。

葫芦成熟后,将模具轻轻摘下,在经过挑选,将成型的葫芦进行打磨加工,特别是葫芦口打磨后套上自制的红木、檀木、象牙等颜色、造型不一的口盖。

从模具的设计、制作,到翻模、做套,既需要相当的技术,又相当繁琐和费工。刮皮、晾晒、整形、加口、加盖,哪一道工序出问题,就会前功尽弃。

主要特征

 1、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从城市到乡村特别是港澳、台和侨胞购买玩赏鸣虫葫芦的大有人在。畜养鸣虫玩赏鸣虫葫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时更为兴盛。

 2、具有较高的手工技巧与艺术水平。人工范制的小小鸣虫葫芦玲珑精巧,种类较多,葫芦娃、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八仙、寿星、笑佛应有尽有,令人赏心悦目,集听唱、把玩、欣赏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3、社会功能性强,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增加人们之间友谊和交流,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鸣虫葫芦是我国数百年来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十分喜好,特别是人工范制的鸣虫葫芦品种多、全,有各种葫芦娃、八仙、寿星、八俊、笑佛及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楼台亭阁等等,它小巧玲珑,特别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收藏价值。

实用价值:畜养鸣虫把玩鸣虫葫芦,男女老幼皆宜,特别深冬大雪纷飞,听其鸣唱让人陶醉,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倍受人们的喜爱,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

市场开发价值:畜养鸣虫把玩鸣虫葫芦特别文雅,在我国不管农村还是大城市,玩赏的人很多比较普遍,港澳、台广大侨胞玩赏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价值上比较高,所以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可研、可探、可挖、可拓展。

濒危状况

鸣虫葫芦的人工范制手工技艺比较复杂,时间相对比较长(一年一次、6个月)成功率比较低,仅达到40%。而其中的精品数目就更少,鸣虫葫芦模具的旋切加工雕刻难度很大,使制作和喜爱学习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为了不让这项技艺失传,鸣虫葫芦第四代传人赵振经老人已将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加上自己多年的心得编辑《宁阳鸣虫葫芦》一书,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正争取将这本书早日出版,鸣虫人工保温箱冬繁已初步掌握,尚需进一步试验总结。

现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