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因为古人将夜称之为“宵”,而正月是中国农历的元月,因此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宵 俗话说“不出十五不出年”,在中国人的眼里,春节得过了元宵节才能算完。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出门赏月、燃灯放焰,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尽管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吃元宵、猜灯谜都是必选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灯谜最早叫“隐语”,是由谜语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魏时期才被称之为“谜”。据说,南宋有人将谜语写在了灯笼上,在元宵节那天让人猜谜,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年,人人纷纷效仿,使得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如今每逢元宵佳节,各个地方都会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