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医麦客 eMedClub/--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WHO将正式成立全球人类基因编辑管理和监督标准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制定和监督基因编辑技术全球标准! (图片来源:WHO) 基因编辑距离标准化还有多远? 委员会将审查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科学、伦理、社会以及法律挑战等问题,就此明确适当的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关意见及合理的整改建议。 (图片来源:WHO) 为审查当前形势,委员会将于3月18日至19日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并商定此后12-18个月的详细工作计划。委员会将在公开征求成员意见后正式成立组建。委员会小组成员将以独立的个人身份任职,以代表广泛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真实的临床科研经验。 委员会专家名单(图片来源:WHO) 在WHO所公布的委员会专家名单,小编还发现了中国科研学者翟晓梅教授的身影。 翟晓梅教授 翟晓梅,生命伦理学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海斯廷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员。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和卫生政策伦理学。 目前任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伦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素质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伦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伦理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国际《Bioethics》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副主编、《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与哲学》、《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等杂志编委。 以审慎的态度做基因编辑技术转化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着手对自身遗传密码进行“修改”甚至“书写”。这对于生命科学,是一场革命。 近年来基因编辑领域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2013年,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后,其研究和应用转化的热度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基因编辑为基因遗传疾病和癌症患者提供了巨大的治疗潜能!国内外公司纷纷布局,共同跻身于这场“基因革命”的浪潮之中。目前,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预计在短期内就可落地转化并能够提供实际效益。 从技术层面来看,CRISPR掀起全球实验室的热潮不是没有理由的,它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非常便宜和简单: 可能只需75美元和几个小时,而在过去,基因编辑可能需要花费数千美元、数周或数月; 非常精确: 脱靶效率较低; 非常有效: 对所尝试过的每一种生物都有效。 如果从前它只是一个基因剪贴板,那现在几乎能称得上是基因编辑界的魔剪!CRISPR/Cas引爆了全方位的技术突破,毋庸置疑将生命科学带来进了新纪元! 当然,现阶段,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在基因治疗上的应用,尚且需稳步推进,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可以提供珍贵的数据。进一步来说,脱靶效应等安全风险也确实围绕着整个领域,伦理问题也必须认真严肃对待! (图片来源:WH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