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龙治水:根据“六十甲子法”。从农历正月初一数起,数到正月十二,共十二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属,其中“辰”属便是“龙”。如果“辰”字排在初九,当年就是九龙治水。排在初二就是“二龙治水”。 关于几牛耕田:从正月初一数起为第一天,哪一天排上“丑”字,便为几牛耕田。初一逢“丑”是一牛耕田;初二逢“丑”是二牛耕田……十二逢“丑”就是十二牛耕田了。牛多则田土僵硬,牛少则土地无成,丑属土,最好是3、4、5牛最好了,牛在古代是代耕劳动力,在收成上面有着很重要的推断根据。 回顾2018年应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属于不旱,地难耕的年份。然而,2018年真的不旱吗? 黑龙江气象部门:今年气温略高于常年,降水正常略多再看一下气象部门的数据。 根据今年1月中旬黑龙江省气候中心预测,2019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略高于常年,生长季热量接近常年,少于近几年;降水正常略多。其中,春播期气温略低,夏季气温正常略高,有低温时段。 那么,气象部门预测准不准呢? 回顾一下2018年黑龙江气象部门的预测,至少2018年东北干旱主要没有集中在黑龙江。
今年1月份,我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东北地区偏高2~4℃,暖冬已成现实。尽管2月中旬东北出现阶段性低温,但中期气象预测2月下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及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偏高3℃左右。 气温偏高,反而让种地农户更担忧“倒春寒”。从黑龙江气象预报来看,春播气温偏低似乎在应证这一点;而按照2019年是八龙治水、五牛耕地的算法,2019年可能依旧是旱年,这个算法未必准,但开春显然又到了一个让人“忧心”的时间段,气温高了怕“坏粮”,气温低了怕“影响春耕”,叠加眼下政治气候的不稳定,只能感叹一句种地不易,留意天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