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一) 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试算平衡的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直接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余额试算平衡。 公式: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直接依据: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一般应设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两个小栏。各大栏中的借方合计与贷方合计应该平衡相等,否则,便存在记账错误。为了简化表格,试算平衡表也可只跟据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不填列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不影响试算平衡关系的错误通常有(试算平衡不一定说明账簿记录没有错误) (1)漏记; (2)重记; (3)借贷双方同时多记或少记相同金额; (4)记错有关账户; (5)记账方向颠倒; (6)某借方或贷方发生额偶然多记或者少记并相互抵销。 原始凭证的分类: (1)来源: ①自制原始凭证:产品入库单、销售发票、领料单、借款单等 ②外来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火车票、餐饮发票等 (2)格式: ①通用凭证:由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②专用凭证: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工资费用分配单等 (3)填制的手续和内容: ①一次凭证:银行结算凭证、发票、收据等 ②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等 ③汇总凭证:发料凭证汇总表、收料凭证汇总表等 1、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和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5、接受凭证单位名城; 6、经济业务内容; 7、数量、单价和金额。 审核内容主要包括: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按记账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要注意: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规范; 6、手续是否完备; 1、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会计账簿的作用。 (1)记载和储存会计信息; (2)(2)分类和汇总会计信息; (3)(3)检查和校正会计信息; (4)(4)编报和输出会计信息。 3、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1、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2、按照账页格式不同,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照外形特征,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是所辖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对所辖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则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对其所隶属的总分类账户起着辅助作用。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1)方向相同; (2)期间一致; (3)金额相等;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对账工作一般在月未进行,即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进行。 1、账证核对。 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 (1)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2)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 (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债权债务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等。 更正的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 企业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直接根据记账凭证对总分类账进行逐笔登记; 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缺点: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先根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缺点: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并且按每一贷方账户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先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以科目汇总表为依据登记总分类账; 优点: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易于理解,方便学习,并可做到试算平衡;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各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利于对账目进行检查 适用范围: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1、按清查范围分类: (1)全面清查: 适用范围: ①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②年终决算,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前; ③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 ④企业股份制改造前; ⑤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 ⑥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等; (2)局部清查:如:库存现金应每日进行清查;银行存款至少每月清查一次;对于债权、债务,企业应每年至少同债权、债务人核对一至两次 2、按清查时间分类: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指按照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盘点和核对。定期清查一般在年未、李末月末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2)不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前不规定清查日期,而是根据特殊需要临时进行的盘点和核对。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应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清查的对象和范围。需要进行不定期清查的情况通常有:更换财产物资、库存现金保管人员;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上级主管、财政、审计和银行等部门对本单位进行会计检查;进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突击式不定期清查可以起到检查企业制度日常执行情况的作用。 (3)按照清查的执行系统分类。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执行系统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①内部清查。 内部清查是指由本单位内部自行组织清查工作小组所进行的财产清查工作。大多数财产清查都是内部清查。 ②外部清查。 外部清查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情况需要对本单位所进行的财产清查。一般来讲,进行外部清查时应有本单位相关人员参加。 1、库存现金的清查:库存现金的清查是采用实地盘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款,然后与库存现金日记记账的账面余额相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的清查:将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记账的账簿记录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 3、实物资产的清查:常用的清查方式主要有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4、往来款项的清查:往来款项主要包括应收、应付款项和预收、预付款项等。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资料来源:会计帮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