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23未来几年互联网白酒行业会爆发吗?
2019-02-20 | 阅:  转:  |  分享 
  
就白酒而言,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酒早在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就完全市场化了,是市场自我调整式的改革。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改善经营效率。但互联网的时代下,酒的销售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酒说白了就是饮料,就是快消品。实际上我们白酒在整个酒精类饮料中占比仅仅只有24%,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不能不思考其他的百分之七十多是在喝什么,从现在的消费群体就能看出端倪,大量90、00后的社会主流消费群体产生以后,大酒精饮品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



在传统白酒行业来看,消费者变化太大,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后,消费频次和消费忠诚度明显降低。90后、00后,这类人群喝酒的频率只有不到60、70的十分之一。这个大背景下再看我们的白酒行业是越来越低迷的。



一个完整的白酒品牌应该有香型、瓶型、标准色,历史、品牌故事、荣誉,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把消费者当成一个有情感、有情绪、有人性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总体而言,大多数白酒品牌只想着与经销商代表的渠道资源沟通,在较少的与消费者沟通的场合,往往只是局限在理性层面。



白酒品牌要寻找湿件,获取新的基因,往往需要在原品牌名称中加进一个“革命性的字或词”,比如蓝色经典的“蓝”、今世缘的“缘”、拼一拼的“拼”,江苏白酒目前已占据了这三个字。“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占了一个“家”字,沱牌舍得占了一个词“智慧”。



“缘”、“拼”、“家”、“智慧”......这些字或词都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里,既然品牌只存活在消费者脑海里,那么这些字或词就是一个又一个天然的利基市场。占据了这些字或词,才具备成为一个深度品牌的潜质。品牌逐渐有了深度以后,消费者也就相信这个字是它们的。中国字是方块字,一个字就是一个世界。抢到这个字以后,品牌也就具有裂变、内涵扩展的种种可能。



白酒行业的重度消费者年龄分布在30至50岁,这20年是一个男人喝酒的黄金年龄,内在的生理条件,外在的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正相契合,也就是说当今的“60后”、“70后”、“80后”是白酒行业的重度消费人群。



看着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离去的背影,白酒企业要开始有意识地遏制一种把消费者“总体化”的惯性思维,要把消费者当成“顾客”。在一个更宽广的视角,走进消费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在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建立联系,实在是白酒品牌规划的终极心法。



白酒文化的“传统型标签”与消费者“时代型标签”的冲突;历史也好,文化也好,确实和现在时代型的消费者的标签有了一点不太吻合。



白酒企业商业运作的“利我”文化与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利他”需求存在距离;多年以来白酒传统渠道经营模式,厂家、中间商、终端,这种以渠道为主的商业“利我”文化和现代消费者希望的你能为我提供什么服务的“利他”文化发生冲突,没有完整融合在一起。



8090、6070对品牌形象、口感、包装、价格、规格、产品卖点、传播路径、购买习惯等诸多元素和想法有诸多差距,到底他们是喜欢红色、黄色还是花色,出现不同的声音。



随着消费差异的出现,一个白酒企业怎么选择产品属性非常关键,于是更多风口出现,健康白酒品类、有机白酒品类、个性定制品类、拼一拼小酒即饮品类、光瓶白酒高端化品类裂变出来。传统白酒向新型时尚型酒精饮料延伸,拓展消费场景的风口;小酒不是低端酒,是消费品类细分,5年内持续高增长,预计容量超500亿,8090工薪聚众消费市场;



我们除了简单分析我们的消费、白酒消费以外,更应该看到它背面原因是什么?我们的人口结构变了,这些适龄消费者的结构变了,中国的经济变了,几个要素叠加,中国互联网白酒行业预计在几年后会替代线下市场迎来爆发性的阶段,是酒类行业的发展新机遇。
献花(0)
+1
(本文系李静静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