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拍摄(摄影)靠运气、也靠灵感的(沙漠之舟语) 摄影家的情怀 是对大自然的 情感的感悟, 他们 似乎能感受到 大自然的呼吸, 一切 在他们的眼里, 都是 美的化身, 他们 在用 无声的 语言和自然对话, 是智慧的 灵感的迸发, 他们 会在瞬间 把美定格在永恒, 那美 是激情中爱的跳动, 是对自然 大爱的 拥抱和亲吻, 是情感 凝结于心的 久违的倾诉, 是梦想的朦胧 瞬间定格的 心灵美的 雕塑 ······ 【文化桥·互动随笔】 摄影家美的使者,丹顶鹤美的精灵,滨哥的诗引人思索,什么是美的真谛?玲珑悦赏,祝福滨哥! 回复玲珑: 某种意义上, 摄影家把美的理念, 通过灵感的瞬间定格的美, 传递给了热爱生活的人们, 使得发现美 成为时代的追求, 成为寻觅爱的智慧, 成为陶冶情操的修养。 对自然美的爱心, 是摄影人激情的动力, 是忘我的耕耘的理由。 ······ --------------------------------------------------------------------------------------------------
我对拍鹤没有把握,对动态的东西捕捉不好瞬间的表情。在网上先生看到了王科举的摄影作品~丹顶鹤,萌生了拍鹤的念头,我则是陪他一起来玩的。 哈尔滨的李先生帮我们请了一位擅长拍鹤的潘先生,别名“潘美鹤”一起同行,他与扎龙保护区的人很熟,能享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美鹤先生又约了他的朋友,喜欢拍东北虎的“杨老虎”。我们四人同行。 美鹤先生是扎龙的“名人”,爱鹤是有了名的,来了以后竟让我们在招待所里里等了足足三小时,害得我们在保护区好找,也幸亏他是名人,终于有人知晓他在那里,原来他“偷进”“新生儿”房间去拍刚出生的小鹤。名人终归是名人吗,出入不受限制。但当我们找到那里时,他已出来,骑着自行车返往别处。这个“光”没借着。我们便来到芦苇荡边,坐在观鹤的小山包上等晚霞。太阳从乌云中散射出它最后的光芒,将湖水染成了金色,一群大雁在水中嬉戏,身上披着金色的光芒。 美鹤先生说:这里早晨三点多钟天就亮,于是我们约好早晨三点半到芦苇荡边的观景台见面。夜里下起了雨,时大时小,因为心里有事也不敢睡,听着窗外雨打芦苇的声音,远不及雨打芭蕉好听,竟有点让人心烦。便不时地看表,三点了,雨还没停,给美鹤先生打了个电话,他说:什么时候走等他电话。三点四十分,电话来了,我们下楼,此时外面雨还没停,不过东方已经泛白,撑着伞行走在雨中,空气好清新啊。来到观景台,只有我们三人,杨老虎昨晚被保护区的朋友灌醉了。 一会雨停了,王科举带着几位江南来到摄影发烧友来拍鹤。王摄影家很有经济意识,贷款盖起几栋东北平方,为来此的摄影团提供食宿、导游服务。拍摄的队伍壮大了。当东方露出了红晕,朝阳把乌云染成了深红,把白云染成了金色,把光芒投向了大地时,我们借“名人效应”之光,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放鹤员特地为我们打开了鹤笼,休息了一夜的丹顶鹤有秩序地走出笼子,然后扑拉着翅膀,在头鹤的带领下先向南,再转向东排成一队展翅飞向天空,矫健的身影映衬在朝霞中,赏心悦目。 鹤晨练之后,就在草地和芦苇荡中嬉戏跳舞,优美的舞姿尤如空中的探戈。 名人总是有人崇尚的,吃了早饭,又随名人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跟随美鹤先生去拍小鹤。 每天上午九点十五和十点十五都有常规的放飞活动。此时我们又来到观景台,这时来看鹤的人就多了,山包上,草地上、芦苇荡旁、、、、站满了人。 下午我们又去观看常规的放飞。饲养员打开铁笼的大门,开飞了,但见这群鹤慢悠悠地走出来了,扑打着翅膀刚飞起,却又落了下来,不飞了,任凭游客们怎样喊叫,也无动于衷。原来它们是很有规矩的,头鹤不飞,其它的鹤也不飞。身旁的一个女孩遗憾地说:走了这么远路,花了二十元钱买门票,扑打一下就算完了。听了她的话,我暗暗庆幸能跟位名人来。其实游客不知,鹤也累了,清晨飞一次,上午飞一次,已经够数,何况午后天又热。只不过鹤不知清晨是为名人飞的,这次是为花了钱的游客飞的。 傍晚时,我们借光又享受一次特殊待遇,这次是因财政局长带他的一些朋友从嫩江来扎龙玩,这些鹤还是挺给财政局长面子的,虽然这些鹤长期人工喂养,缺少了野性,但还飞了一小段。飞后,几只鹤在观景台的小山包上追逐嬉戏,有时还排成“一”字行列,映衬在浓淡变幻的云中。
次日早晨三点三十分,我们又准时来到观鹤的小山包,今天有财政局长光临,还能享受一次特殊待遇。坐在石阶上,又困又乏。今晨来“蹭光”的人不少,王科举的那帮客人,财政局长和他的朋友们,还有我们四位。也许是王科举给了看鹤人小费,我们“蹭”了他的光。当鹤飞翔在朝霞满天的空中,我也不停地追逐它们。 八点多钟又争取到去拍小鹤,逆光中的小鹤真是好可爱,褐黄色的绒毛,青青的绿草,透着光影,更显得它们的稚嫩,它们唧唧喳喳不知在讲些什么,两只小嘴竟也咬到一起,多么可爱的小精灵。 虽然十分疲惫,但在兴奋之中一切还能坚持,因为中午就要离开这里返哈了,返程票来时已买。九点十五,十点十五的两次放飞都坚持在那里观看拍摄,虽然没出作品,权作和美丽的丹顶鹤告别吧。 丹顶鹤是从一而终的“爱情鸟”。它形态优美,舞姿婀娜,却不见异思迁,而是忠贞不二。雌雄成双相伴, 丹顶鹤还是高雅、长寿的象征,享有“仙鹤”的美誉。所以人们喜爱它们,爱护它们。 中午一点我们离开了扎龙保护区。车驶向公路时,路经位于村西南角的摄影家王克举的“梦鹤苑”时,我想我已经理解了他那篇《感谢仙鹤》中的那段感言,“君子为鹤,小人为沙。因为有鹤,心灵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我想补充一句:因为有鹤,扎龙才远近有名。 那年11月,我在江西时,美鹤先生约我再去扎龙,拍冬日里的丹顶鹤。因当时我正流连在婺源的小桥流水人家,感叹三清山的清秀峻美,庐山的雄浑与博大之中,故未成行。次年7月,我第二次来扎龙,并换了“武器”,佳能D40,可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美鹤先生签约带了牡丹江的一队摄影发烧友,还好,因有共同的爱好,还能拍到一起。而我竟意外地拍到了美鹤先生与美鹤“共舞”的场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