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圣华:宝宝腹泻,这5种方法来帮你!

 为什么73 2019-02-20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甚至如水样为主证的常见病症。也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尤其是到了夏秋交接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小儿秋季腹泻。

腹泻常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等,导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饮食的精华之气不能被脾胃吸收并输布到全身,反而混合在一起,从大肠而走,成为腹泻。腹泻易耗气伤阴,治疗不当,甚至引起脱水,阴阳俱伤等危重变证。慢性腹泻若迁延不愈,也可引起营养不良,乃至影响生长发育。


下面给大家介绍五种我常用的治疗腹泻的方法:

1

高粱米治腹泻

记得小时候,还能时常吃到高粱米。其实高粱米也是治疗腹泻的一种食物。

组方:高粱米一两(50g)。


用法:将高粱米洗净,倒入适量清水,煮粥,食用。


功效:具有和胃、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


主治:所以儿童腹泻,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用。如《本草纲目》曰:'温中、涩肠胃、止霍乱。”

2

焦三仙治腹泻

组方:焦神曲10g、焦山楂10g、焦麦芽10g。


用法:水煎30分钟后内服。可以加适量白糖或冰糖。


功效:消食化积,和胃止泻。


主治:食积或母乳性腹泻。尤其是刚添加辅食的儿童最容易出现积食泄泻。常常在临床上见到一些婴幼儿,添加辅食过早,或者吃的食物较多等都会出现腹泻。腹泻时常常夹杂奶瓣、菜叶、肉等不消化食物。都可以配合用本法治疗。


按语:很多母乳性腹泻者,多是由于脾胃不和或脾胃不足所引起的。本法对母乳性腹泻,具有良好的疗效。若是一两个月的婴儿,每次可以服用3~5ml药液,三四个月可以服用5ml药液,6个月到1岁的幼儿,可以每次服用10~15ml。1~2岁儿童,可以每次服用20~30ml。

3

藿香正气贴肚脐

取穴:神阙(肚脐)。


组方:藿香正气水1支(10ml)、酒精棉球1个、无菌纱布1块、胶布1卷。


用法:先将藿香正气水隔热水温热,然后用酒精棉球蘸上藿香正气水,放在肚脐处,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连续贴敷2小时。每日1~2次。连续1~3日。


功效:散寒除湿,发汗退热,止泻止呕,温中止痛。


主治:风寒腹泻。有不少儿童感受风寒,尤其是夏天更容易出现。表现为上吐下泻,大便不成形,甚则如稀水样,一日数次,伴流清涕、腹痛、不消化食物、大便不臭或略酸臭,舌苔白腻。


注意:若皮肤对酒精或胶布过敏,也可以选择无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或防过敏胶布,以免藿香正气水中含的酒精或胶布刺激肌肤。

4

十枣汤治腹泻

组方:大红枣10个。


用法:将红枣剥开去核,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内服大枣汤。


功效:温脾和胃,温肠止泻。


主治:适于各种药物性腹泻或脾胃虚寒的腹泻。


按语:本法源于《伤寒论》十枣汤。《伤寒论》中十枣汤是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十枚组成,功效为泻下通便、攻逐水饮,用于治疗悬饮、咳唾胸胁引痛、水肿等病症。因甘遂、大戟、芫花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故用大枣的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我们此时用的十枣汤,就是在《伤寒论》十枣汤原方中去甘遂、大戟、芫花,只用大枣。只用大枣的益气护胃和培土制水作用。大枣既然能够缓解甘遂、大戟、芫花强烈的泻药,那么也可以缓解儿童的急性腹泻。这种灵活变通,用来缓解腹泻的方法,也是对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扬。

5

五味子粉贴脐治久泻

取穴:神阙穴(肚脐)。


方法:将五味子50g炒黄,研成粉末,然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在肚脐上。每天更换一次。若增强疗效,可再用艾条悬灸肚脐15分钟左右。连续1~3日。


功效:温阳散寒,收敛止泻。


主治:本法最为适合脾胃虚寒证腹泻,小儿久泻不止,肛门不红;或暴泄不止,泄泻无度者。屡用,屡效。


注意:暴泄经治疗临时止泻后,也需要根据病症,辨证论治,以治其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