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国英:一座城市的温度

 风吟楼 2019-02-20
一座城市的温度
作者 | 李国英

过了小寒之后,南方的天气就变化不定、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变化很大,加上处于温润地带,有雾的日子也多了起来了。

今天的雾气,从清晨一直弥漫到了傍晚,冬日的白天本来就短,因为浓雾的原因,下午不到五点,天已经昏黑了。路灯虽然早早地亮了,但因为雾气的笼罩,只发出了淡淡的桔黄色的微光。这种微光又透过水气的折射,照在了整条街道上统一格式、黄色的招牌上,泛出了一种更加诡异的光芒,折射出某种权力的任性和庸俗,在那里露出狰狞的、嘲讽的冷笑。整条街道,因为冷的天气,冷的色调,还有若有若无的冷的讽笑,而陷入了一种冷冰冰的灰蒙蒙之中。

往年的这个时分,天气虽然也冷,但路边的小摊早早地就支起来了。各种卤味在烧开的锅里翻滚着,飘散着淡淡的咸香;烧烤摊上的肉串在殷红的炭火烘烤下嗞嗞作响,升起了缕缕白烟;而各种此起彼伏的路边小贩的叫卖声,更是让冷寂的街道瞬间变得温暖起来了。“您又来啦,菜是刚摘的,没浸水的,您来一点。”卖菜的农村大爷从蹲着的地上半支起身子来,热情地招呼着,好像和我是一个非常熟络的朋友。这种既熟悉又陌生、而又纯朴温暖的情感,就在这每天经过的路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着,同时也给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人们在这个冬日带来了丝丝的暖意。

忽然,一股冷气嗖地钻进了脖子,身上一紧,人也从幻觉中清醒过来,整个热闹的场景就像一闪而过的海市蜃楼,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眼前因为多次运动式整顿而变得整洁却又冷寂的街道,怎么也提不起兴奋的念头来。有些问题总是在心头萦绕,无法释怀。往日这些在街边卖菜的大爷、烧烤的小伙、卤味摊的大姐…,他们都到哪去了,将何以为生?他们就像是这个路边的一抹尘埃,随风而去、一抺而净,仿佛从未存在。

这难道就是我们所想要的城市吗?还有所谓的文明。当在运动任务重压之下的警察把一个仅仅因为开着无牌电动自行车的小女孩用手铐锁走之后,我们其实已经模糊了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文明,怎样的城市。当然,我们不是质疑执法的严肃性。我们只是渴望,当某些执法行为与生存的压力相互碰撞时,可不可以有些许人性的温情。

我所理解的文明的城市,是所有族群都能赖以生存的家园。不管是富贵抑或贫寒,都能为这个城市所包容,平等相待。因为一个城市,并不只有歌舞升平、鲜衣怒马,同样也有逆风前行、步履蹒跚。一个文明的城市,并非只是整洁的街道、高耸的楼房。而是在某一街道的转角,有熟悉的笑脸、氤氲的烟火。

如果能在将来的某个寒冷的冬夜,当你在经过熟悉的小摊时,些许停下匆忙的脚步,弯下因为傲慢而日渐僵硬的身躯,在小摊上杂乱的日用品挑上一两件,和卖货的小男孩不着边际的聊上那么一句半句。当你看到疲惫或流浪的人们在这个城市路边为他们而设的水龙头上,弯着头喝着干净的直饮水时,你能露出欣慰的微笑……。

这个城市何其的温暖!

图片源于网络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揭阳读书人-

- 作者 -

李国英,笔名刀客,民盟揭阳市委宣传部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