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次发烧自愈逆袭三度肿大扁桃体

 matt随想 2019-02-20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病不相干。”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

从儿子出生开始,生病吃药打针一年多,曾经的错误造成后来一年半艰辛的修复历程。有幸认识樱桃医生,让我得知如何护理。孩子的扁桃体从出生时的正常,在不断用药后变成三度肿大,再经历11次发烧自愈后得以修复正常,而三年多的血泪史得先从用药经历开始说起。

用药史说来话长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曾经育儿知识学习不够,对生病护理这块几乎是“道听途说”,吃了好多苦头。

儿子出生于2013年7月初,那年夏天异常高温,月子里听长辈的“小儿没有六月天”给他穿长袖长裤袜子还盖毛巾。又说“产妇不能吹风”,室内空调开28度,他常睡不安稳还冒湿疹,其实是不懂孩子怕热不怕冷的道理。月子里大便异常给吃过妈咪爱、七星茶等,乱用药埋下隐患。

病历本上的就医记录和部分用药,看起来很平常,医院里每天排着队上演。

这只是粗略记录,药方遗失了,很多药名想不起来,吃的喝的喷的药品都有用过。有时轻度咳嗽就自行配药如沐舒坦等国外进口药品。

细说几次重点病史

第一次咳嗽

2014年1月底,儿子六个月了。刚加辅食给吃多积食了,再因穿多且开暖气,没几天就开始咳嗽。儿科医生一听肺部说是支气管炎要做雾化。当时不懂咳嗽的原理,医生说什么就照做,甚至庆幸早点看医生没太严重。认识樱桃医生后才明白药物只是大人的安慰剂,以为吃了药就能立竿见影。事实是本该咳嗽排出体外的垃圾被治疗压回体内,再加上药物毒素的伤害,身体便酝酿着下一次再发动。

第一次输液

2015年3月7日,儿子20个月左右。发烧用了退烧栓,还有洗澡这个错误的物理降温方法。两天后高烧不退就抱去医院验血,白细胞超20了。医生说是细菌性感染,必须挂盐水。挂了两天盐水退烧,没去复查又发烧,再去挂盐水,吃消炎药“巩固”。

一个月不到又复发,医生建议住院我没同意。之后隔半个月就去医院报到,大人小孩都折腾。

如果说前面的经历是常见的,那么时隔三个月的两次高烧惊厥才是重磅打击。

第一次惊厥

2015年6月2日,儿子23个月。晚上洗澡后才发现体温39度,塞上退烧栓睡了。

那已经是6月的天气了,有点闷热,没开空调还给他盖毛巾,夜里38度多就这样睡了。到早上6点多一量体温40度,慌得问家人要不要去医院,宝宝一听就急了哭闹“不去医院”,趴我肩膀蹬腿挣扎没几秒就热惊(四肢僵硬,翻白眼,叫不应)。全家都吓坏了,慌乱地叫了救护车。在车上孩子已经缓过神。去了医院急诊室打退烧针和镇定剂,挂盐水,验血办理住院。

第三天中午刚入睡,护士量了体温38.4度,要求吃退烧药,午睡被搅了不睡。下午去看神经科专家,排查是不是脑膜炎或者癫痫引起的抽搐,要做CT、脑电图。我质疑会不会是太紧张才抽的(其实按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说是有可能的)。医生说我没常识,看我拒绝做检查就不理人了。傍晚,他状态好点了吵着回家就提前出院,到家便退烧。这次教训并没有引起我的反思,懊悔不已。

一个月后,轻微鼻涕咳嗽就如惊弓之鸟,给喝沐舒坦还有面包超人感冒药。后来看到报道说相同药物成分叠加超标后果严重,幸亏只吃一次,自行配药太危险!没几天大便异常,又担心腹泻脱水,验了大便配了妈咪爱。不懂腹泻怎么护理,依赖“药到病除”却不知药物副作用也会引起肠胃紊乱,无知不学习的后果啊。

第二次热惊

2015年9月7日,孩子26个月。早上出门玩得很开心,到家午饭有点闹才发现体温快38度。洗澡睡觉醒来升到39.6度,慌张去验血。

医生说奇怪烧得这么高了但是血象正常(因为没吃任何药),交代回家吃退烧药。到家吃了药就睡着了。醒来38.5度,用酒精棉擦他手心脚心(严重错误),刺激到神经又一次惊厥。可想而知,冲去医院又是流水线治疗。这次查了CT、脑电图、磁共振,还好没有异常。其实惊厥是良性的,正确护理才是关键。

回想住院的一星期,护士定点来量体温,隔4小时就要求吃退烧药(美林和泰诺交替),隔8小时吃安定(至少三四次)。头两天病怏怏的无力,小便不能自控(本来会提前说的)。家人听医生的用温热水擦大动脉,结果一下午持续39度昏睡不醒,等我到医院时赶紧让停止这样的“物理降温”,拉开帘子让散热。盐水一天挂两次,留置针贴手上都肿了。

前两天青霉素后来被我要求换药用了阿莫西林,还有葡萄糖和维生素C,满满几袋盐水流进体内要多久才能代谢?折腾五天才彻底退烧,眼睛周边和后背发疹子,我才想起他两岁多了都没发过幼儿急疹。每次高烧都被扁桃体肿大或化脓给误导。

自愈胜利在望

2015年10月13日,结识了樱桃医生,聊起病史和用药史,她说不改变护理方法就会像他爸爸一样割掉扁桃体。我不想重蹈覆辙,反思后决定就此改变,停止吃医生建议的匹多莫德(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三天后就发烧,开启自愈之路。经历几次后证实了频繁生病是机体修复的必经过程,最频繁的是头三个月里发烧五次。

一年多里,经历3次发烧,4次发烧伴咳嗽,3次口腔溃疡,4次发烧伴扁桃体化脓,还有几次流鼻涕。细说起来太琐碎,重点说下第一次自愈的惊心动魄,其它的简略说。

第一次发烧自愈

2015年10月16日,凌晨5点多醒来喝奶发现体热38.2度。早上状态还好,中午吃蔬菜饺子,下午开始升温,最高到40.2度,家人不断暗示要不去医院看看。经历过两次惊厥,真的很怕烧太高出事,抱着孩子感受到他的寒颤,我镇定安慰孩子说没事的这是散热,此时就考验大人的内心是否坚定且相信孩子生病是通往健康的必经之路。

第二天最高体温39.4度,最低体温37.4度。看到他不吃药也没惊厥,而且精神状态挺好,吃粥和蔬菜也胃口很好,家人放心让我护理,有了对比就更坚信发烧不是坏事。

到第四天自然退烧,咳嗽化痰继续护理了一周。相比之前住院折腾一星期才退烧,吃药半个月才止咳,自愈简直太神奇了,发烧是给身体提升免疫和自我修复的机会,何必急着用药呢?

第二次发烧自愈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发烧自愈,我对发烧咳嗽有一种谜一样的期盼,想着多自愈几次,扁桃体能修复快一些。

果然半个月后迎来了第二次发烧,两天半就退烧,最高39.8度时睡着打寒颤,相比第一次自愈,恢复速度快了,孩子也很懂事,知道吃蔬菜就会好。头几次自愈还频繁量体温,摸索出规律后只靠眼皮贴额头来感觉温差。

自愈太多次了,细说有点啰嗦,汇总在一起看图吧。

护理餐

凉带

用最严重的扁桃体化脓经历,证明“不吃药”不会变严重。

2016年7月31日,早上睡醒开始体热,在娘家没带体温计,摸着感觉38度左右。爸妈催我给量个体温,我说自己有把握,被他们责怪太自以为是。他们的不理解是因为没经历过,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而这次发烧就让扁桃体上的脓点随着发烧一起消失了,随之出现的溃疡也是排毒。

发烧第一天,扁桃体肿大且布满脓点。忌口一星期后扁桃体明显粉嫩了,扁桃体脓点消失后出现大块的溃疡。

忌口五天,溃疡好了

三度肿大的扁桃体恢复正常

自愈开始时三度肿大化脓的扁桃体

2016年4月19号,2度肿大的扁桃体

2016年5月16号,右侧扁桃体二度肿大,左侧基本恢复正常

2016年9月4号,扁桃体基本正常

现在扁桃体和最后一张差不多,不同的是没有血丝了。

扁桃体能缩到接近正常,这是发烧的功劳,也是自愈的强大,是孩子努力坚持素食的结果。虽然之后不断地发烧咳嗽感冒,但是这些症状对扁桃体来说都是极其有力的修复机会!

护理总结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一书里写到:据德国健康期刊《生机》报道,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适和疾病。据说,科学家目前已经解开了机体自愈的一些秘密。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身体可以从自身的“药田”中找到30至40种“内药”来对症治疗。

护理的方法如下:忌口、凉带、补充维生素C(腹泻不能补充维C)。

忌口期间吃以上蔬菜,咳嗽严重时奶粉换成米汤,多喝水等看似简单的护理,其实并不容易。

感恩

回想这一年半的自愈修复之路,实在煎熬,基本没几天是正常饮食。一有状况就忌口,对家长挑战更大,既要坚定护理,安抚孩子,还要搞定家人的质疑。但相比吃药打针的那段恐惧和不安,自愈过程的辛苦真是值得。如果一开始就明白生病不是坏事,能做个不被药物伤害的宝宝,该有多么幸运!

儿子现在偶尔嘴唇红就吃清淡的菜,很快就消火气。即便以素食为主,身高已经105cm,体重30斤,虽然偏瘦,但气色比以前好很多。

远离药物,受益终身,再次感谢樱桃医生让我领受到了达尔文医学的美妙之处。在自己孩子的自愈过程中,同时我也帮助了很多孩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帮人的艰辛不亚于自愈的艰辛,但是我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也希望更多的孩子不要重蹈我儿子这条漫长而痛苦的覆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