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 fān 藩,繁体“籓”,“竹”旁,“潘”声。 篆体 小篆 《易·大壮》:“羝羊触藩。” 篱笆的作用是阻挡通行,使某地方隔绝与外部的联系,即“屏障”。 晋左思《魏都赋》:“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 《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其藩。’” 屏障之内的范围引申为国境,再引申为国家,因为国家的范围是有界限的,再引申为“归属国”。 《后汉书·明帝纪》:“骠骑将军东平王苍罢归藩。” 篱笆隔绝了内外的联系,也可以防止外部对里面的攻击,侵犯,因此引申为“保护、捍卫”。 《汉书·王莽传上》:“藩汉国,辅汉宗.”篱笆是呈竖立状的,在篱笆的后面可以隐藏起来,即“遮蔽,遮掩”。 《后汉书·马融传》:“其植物则玄林包竹,藩陵蔽京。” 篱笆以围绕的方式设置,即“包围”。 《左传·哀公十二年》:“吴人藩卫侯之舍。”古时候在车上起遮掩作用的物件,作用是使得其他人看不到车上装的是什么,即“帷障”。 《仪礼·既夕礼》:"蒲蔽;御以蒲菆;"。汉郑玄注:"蔽,藩." 贾公彦疏:“车两边御风为藩。” 引申为有帷障的车子。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以藩载栾盈及其士." 属地,属国.古时候,君王分封土地城池给诸侯臣子,是要让他们作为国家的屏障,抵御敌人,故诸侯称作“藩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