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王意气尽,宁死不愿过乌江,到底因为什么?他败在哪里?

 鹿文康金 2019-02-21

项羽·《垓下歌》

自古便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种说法,项羽的英雄气概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公元前202年,乌骓长嘶,一代霸王,就此穷落乌江之边,最终自刎身亡。

项羽为何最终不肯渡过乌江自古便是一个谜团,惹人争议。后世之中有人认为是由于他自觉无颜再去面见江东父老,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霸王情深义重,正所谓自古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他心爱之人虞姬已经先他而去,他也就不愿孤身一人苟活于世间了,还有人认为由于他有勇而无谋,自气走亚父,最终走上兵败身死这条不归之路…...

其实也挺滑稽的,项羽因何不肯渡江而去而最后会选择自刎而亡完全可以通过他自己说的一句话却就可以揭露事情真相,下面一同来看其中原委。

项羽作为将门之后,从小便自命不凡,巨鹿一役大破秦军主力,而后直取秦都咸阳,秦灭后自视天下无敌,为自己进封西楚霸王。

他能如此勇猛以数千之人,破釜沉舟,而一举击垮章邯二十万秦军主力说明了他是个对自己有着坚定信念的人,这里的信念指的是他从随同叔父项梁征战以来,很少吃过败战,因此他也就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实力,对未来亦可谓是信心满满,项羽认为他自己就是自己的守护神,就是自己的天。

古之为将者中之良将不外乎忠勇二字,而项羽力能扛鼎,击败强劲的秦军自然是勇猛无比,但却背信弃义,做了为将者所不应为之事,也即暗地里杀害了楚怀王熊心,虽然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但却暗地里暴露出他是怎样的人格品性。

他认为自己就是自身的最好保护伞,一惯我行我素,目中无人而刚愎自用。性本天成,所以使然,他一直由性率真也正是出自他自己的信念,他认为一切都是约定俗成,冥冥中自有定数。霸王之霸气有余,然后王气却始终不足,说白了就是他不太擅长帝王之术,不会笼络人心,这也就和他这种任性而为有关了,当然最终还得归罪于他的信念。

项羽在被围困垓下而突围之时曾说过一句话:'乃使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就从他的这句话就可以得出他为什么不选择渡过乌江的真正原因,他认为他的一切成败皆是由于天定,现今天要亡他了,他也就不再负隅顽抗了,所以痛快地选择了自杀。

是啊!他死于信念,不错!他的心在那一刻就已经死了,他也就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还会去分析下自己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原因,能屈能伸,以后东山再起。

其实兵败之际的项羽仍然不乏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于一身,他的天时即是自己生来的力大无比,勇猛过人,而他的地利则是乌江有船可渡,仍有江东之地可以据守而抗,以待时机,并且江东父老百姓们对他不尝背弃是为人和。

信念有时候可以让一个人所向披靡,无人能及,但有时候同样也可以让一个人轻易地坠入万劫不复之地。项羽死在了老天爷手里,他认为自始至终都是天意,这个老天爷是多么得厉害啊!竟然将曾经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轻易地断路自杀。

这个天是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其实在古代打军确定就是凭借着这种信念来打仗的,如有时候他们的帅旗被大风刮折,兵士们便认为这是个不好的兆头。

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人,我们是需要一定的信念的,因为一个人没有了信念,就会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没有了灵魂,但又不能够被信念所轻易束缚,古代兵败自杀,自焚的将领还是比较多的,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的剖腹自杀也算是一种吧!

山不转水转,路不转人转,为人者,自当灵活,凡事看开些,不要认为一切皆是天定,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自己的家庭当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切勿太过较真,以免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