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春无事,只为花忙

 老有所不为 2019-02-21

春寒料峭,千山青翠,阴雨连绵时,又逢春兰开,其生于幽谷山涧,宿于泉石崖边,实为自然造物,然而正是这天趣之物,成为文人于书房之中的静友。「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无数的文人采兰于野、植兰于盆、莳兰于室,虽是天地草木,却令书房倍添清致,真可谓:「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中国人的哲学与审美,始终是基于自然本身的,兰花正合「冲淡自然」之诗境。空山之间,以天为春;溪涧之下,以地为秋。莳兰于室,便让人芳心初醉,读懂兰花之美,便是读懂人生的一种境界。听兰有信,能先于春色之香;婉转有姿,自是花中第一流。当人们将兰花移植于室,便收获了一份草木情怀,它充满着淡雅、优雅、清雅,正如那兰花一样,慎独处幽,自然错落,居室的精神格致也为之一振。

/

/

孔子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古人为追求居室的清雅,以周全生命的安养,可谓下足了功夫。无论是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还是张岱的《陶庵梦忆》,兰花可谓此中常客,清枝秀气,花叶相生,总能让人心生欢喜。兰花与居室长物可谓百搭,无论是赏石珍玩,几架画案,还是匾额题刻,都能让人感受到协调之雅。或虚实有致,或高低有韵,或素丽有情,它如君子一般,沁芳于广厦之间,摇曳于小筑之下。

/

/

自孔子在精神层次上为兰花定调之后,无数的文人或吟或颂,种兰、赏兰、写兰成了中国文人生活的日常。最早的时候,中国文人以诗赋的形式咏兰,及至文人画的出现,文人世界里慢慢形成「写兰」之风。南宋之赵孟坚、元初之郑思肖,被认为是画兰最早的人。在那些传世的画作中,兰叶青翠静雅,兰花盛开自若,俨然一副君子模样。正如郑思肖于画中题诗所言:「纯是君子,绝无小人,深山之中,以天为春」。

/

/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以兰入室,与其说是养兰,不如说是滋养自己。生命的滋养,当如兰花一样,在日月精华的浸润中,悦己于尘谷、悦君于尘世。自古以来,多少君子以兰格物滋养,其远者如孔子咏兰、屈原佩兰;其近者如鲁迅采兰、顾随种兰。历代文人流露着对兰花的挚爱,将一生惊艳的色彩,滋养在春兰的繁华里,不枝不蔓,波澜不惊。

树兰滋德,养花自闲。一间雅室在于经营,个人气质在于修养,让兰花回归书房,实际上是滋养自己。「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我既爱这春寒的阴翳,也享受这春兰的明媚。愿你一春无事,只为花忙。

| 图:文人空间 杨杰涵 |

| 文:文人空间 梁诏贮 |

| 空间:王大濛一拳石斋、一丹一行美术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