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耀州窑 青釉转枝牡丹纹圆盒 英国 伦敦 大英博物馆 越窑与耀州窑是中国古代青瓷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窑场。越窑被称为中国瓷器之始,影响深远。其秘色之珍,自不待言,后又横越长江,北启耀州,并展汝瓷,南扶龙泉,闽地诸窑,终衰于南宋之后,几乎纵贯中国青瓷历史。耀州窑则初受越器影响,后脱出窠臼,独成一门,凡剔、刻、线、镂、印无不得心应手。色有多种,尤以天青、橄榄、月白三者为上,曾进贡官家,亦行销全国,甚至于广西地区亦有窑场学习其风格,以供充用。大维德基金会旧藏越、耀二窑,数量不多,不过颇有特色,是次整理所藏二窑器物,其中越窑四件,耀州窑七件,共计十一件。 其中编号PDF.262的一例越窑双凤纹直口盘应属北宋早期作品,是五代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但原馆方断代为唐朝作品,故照惯例标注原馆方断代。此类器物制作精细,等级较高,曾于辽代皇室墓葬中出土过类似器物。如内蒙古哲里木盟辽陈国公主墓中所出越窑青釉对蝶纹盘[1],应与此种属同时期作品。 北宋 越窑 青釉对蝶纹盘 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又一例编号PDF.273青瓷砚台,有“元符三年”釉下刻款,馆方认为器物可靠,断代为1100年作品。然而据胎釉情况及刻款的刀法、书风来看,与11世纪产品颇有差距,推测此物或为20世纪民国伪造的纪年器。民国时期为求市场,多有赝品书纪年者,以博高价,越窑器属“重灾区”。如仇炎之就曾买入一件“建文四年”铭类越窑笔架[2],后释于Sotheby's HK的1981年仇氏抗希斋专场。 另耀州窑青瓷刻花圆盒,编号PDF.244。此盒尺寸颇大,径逾17公分。盒身刻画精湛,刀刀入泥,锋痕毕现,线条爽利流畅,殊为佳作。是北宋耀州的经典作品,十分稀见。 编号PDF,A.210之耀州青釉落花流水纹碗以及PDF,A.214耀州月白釉碗两例则应属金代产品。而原馆方将前者断代北宋,后者则被认为是五代时期,或为误判。 ①:唐 越窑 青釉莲瓣双凤纹盘 “永”字铭 馆藏编号:PDF.262 尺寸:高 5.9cm;直径 17.5cm 二.北宋时代①:北宋 越窑 青釉波涛摩羯争珠纹碗 馆藏编号:PDF.246 尺寸:高 6.4cm;直径 14.8cm ②:北宋 越窑 青釉葵花式温碗 馆藏编号:PDF.214 尺寸:高 7.1cm;直径 13.5cm ③:北宋 越窑 青釉砚 “元符三年”铭 馆藏编号:PDF.273 尺寸:高 3.5cm;长 15.1cm 耀州窑: 一.五代①:五代 耀州窑 月白釉碗 馆藏编号:PDF,A.214 尺寸:高 4.9cm;直径 13.4cm 二.北宋时代①:北宋 耀州窑 青釉转枝牡丹纹圆盒 馆藏编号:PDF.244 尺寸:高 9cm;直径 17.1cm ②:北宋 耀州窑 青釉落花流水纹碗 馆藏编号:PDF,A.210 尺寸:高 5.1cm:直径 13.3cm ③:北宋 耀州窑 青釉波涛游鱼纹碗 一对 馆藏编号:PDF.296/PDF.297 尺寸:PDF.296 高 4.3cm;口径 9.7cm PDF.297 高 4.1cm;口径 9.7cm ④:北宋到金 耀州窑 青釉把莲纹盘 “三把莲”铭 馆藏编号:PDF.245 尺寸:高 4.8cm;口径 19.5cm ⑤:北宋 耀州窑 天青釉葵花式盏托 馆藏编号:PDF,A.31 尺寸:高 3.3cm;直径 16.4cm;足基径 9.3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