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针刺之前的望闻问切 【原文】凡刺之法,必察具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1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译文】大凡针刺之法,一定要先观察患者的形气。如果形肉未脱,气少脉躁,出现了躁而且快的脉象,就应当采用互相绞结的刺法,轻手浅刺其络脉,使耗散的精气可以收住,而聚集的邪气可以散去。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针刺之前的望闻问切,针刺之法,必先观察病者之形气,占其精神而后方可行针。形肉未脱,形气相得也。夫气生于下,脉从足而手。少气者,气聚于下也。躁者,阴之动象,厥逆也。脉又躁厥者,血气不调和,而反躁逆于上也。缪刺者,左刺右,右刺左,阳取阴,阴取阳,和其血气,调其阴阳,使经脉之散气可收,在下之聚气可布。 —————————————————— 【注释】1.缪:(miù谬)古通“樛”。《管子·山至数》:“民不得以织为縿绡而貍之于地。”《庄子·庚桑楚》:“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荀子·解蔽》:“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礼记·檀弓下》:“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緻。”《汉书·外戚传下》:“即自缪死。”这里用为互相绞结之意。 |
|